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高雄长庚医院儿童内科部部长黄高彬说,台湾廿年前蛲虫感染率约百分之卅,近年已降低为百分之五,大多发生在九岁以下,特别是三到五岁幼儿,人口密集的都会区比较容易感染。
新光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柯威旭说,这名高三男生因为肚子不舒服,被妈妈带来看病,做大肠镜检测,赫然看到一大坨三到四厘米的蛲虫,在大肠溃疡处忙碌地钻进钻出,「我估计有上百只,每只有三到四厘米长」。
问诊时,高三男生向医师坦承:「平常不爱洗脸,吃东西前好像也很少洗手。」医师研判,高三男生可能是双手摸到蛲虫虫卵,手拿东西吃,虫卵就经由嘴巴跑到肠道寄生,长成成虫。
感染蛲虫主要症状是,蛲虫夜里会跑到肛门产卵,造成小朋友的肛门或会阴处会搔痒,黄高彬说:「曾有感染蛲虫的小朋友坐椅子,留下了虫卵,让下一个坐的人,也感染到蛲虫。」黄高彬猜这名高三男生,可能生活环境里有较小的小朋友,因而被传染。
蛲虫是台湾常见的学龄儿童寄生虫感染,医师很少看到高中男生肠子里会有这么多蛲虫,且合并大肠溃疡,柯威旭说:「照理讲,十九岁男生应很少有大肠溃疡。」他也怀疑,蛲虫可能是造成高三男生大肠溃疡的原因之一。
后来,柯威旭给这名病人吃了五天除虫药,病人把蛲虫都排出来,这个病例也发表在台湾消化医学杂志上。
天啊!大肠里有数不清的蛲虫,在溃疡的地方钻进钻出!」新光医院日前接获一名高三男生罹患大肠溃疡同时感染蛲虫,检测医师通过大肠镜,看到了这个奇特景象。
黄高彬提醒,要避免感染蛲虫,最重要是个人卫生习惯要好,进食前一定要洗净双手,才不会虫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