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证属邪实正虚者。因其病势较重,邪毒肆虐,而正气已虚,不耐攻伐,此时,既不宣单攻,也不宣统补,只有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方为上策。方如乌龙散。常用药物如:白花蛇舌草、龙葵、
黄芪、
党参等。
大肠癌的中医防治,针对大肠癌的中医防治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
补脾益肾、活血化瘀
攻补兼施、扶正祛邪
用于证属湿热内蕴,邪毒瘀滞者。因其湿邪与热邪相互搏结,湿不去则热不散,故应清热除湿并用;由于邪毒瘀滞日久,并结为有形之肿块,故治以解毒散结。如正盛邪实者,方用槐花
地榆场加味;虚实夹杂者用消瘤散。常用药如:槐花、地榆、
败酱草、草河车、半枝莲、
白头翁、龙葵、
山豆根、
蒲公英、红藤等。应用此法应注意顾护正气,不可一味克伐,以正虚为主者忌用此法。由于气滞血瘀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所以在清热除湿解毒的同时,应辅以活血行气之品,如:
当归尾、
赤芍、
陈皮、枳壳等。
本法以补虚为主,兼以活血,用于中、晚期正气衰败、脾肾阳虚者,若正邪俱实或正虚与邪实并重者,均不宜用本法。
综上所述,大肠癌多为本虚标实,明代以前治疗以磨坚破结、活血祛瘀、袪风涤痰等为主;明清医家认识到治疗积聚、癥瘕应攻补兼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法不同,并强调扶助正气的重要性。另外,清?张振鋆提出的“坚顽之积聚宜薄贴以攻其外,针法以攻其内,艾灸以消散固结”,已经含有综合治疗大肠
肿瘤的思想。现代医家提出清热除湿、解毒散结,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治疗原则,更加完善了大肠癌的治疗方法。
清热除湿、解毒散结
用于证属脾肾两虚,瘀血内着型患者。脾肾两虚,主要为阳气虚损,故补益之法,以温阳益气为主。方如补脾益肾场加味。常用药物如:
人参、
白术、黄芪、
女贞子、
枸杞子、
肉桂、
鹿茸、草河车、鸡血藤、
丹参、当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