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培养乐观的情绪,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积极治疗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胃息肉等。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牛奶。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牛奶富有维生素,可参与修复机体的天然屏障,阻止化学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合成。
不吸烟、少饮酒。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饮食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对胃是一个损伤性的刺激,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腌菜。因此类食物中含有或能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
少吃或不吃盐腌、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如咸鱼、火腿、腊肉等盐腌食品均含有较多的盐,不仅损伤胃黏膜的完整性,同时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可使致癌物质3-4苯并芘含量增加而促进胃癌发生。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范立侨认为胃癌的预防主要从讲究卫生、改变饮食习惯入手。
防癌从改变饮食开始
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
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
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上腹不适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范立侨建议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进行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胃癌初期表现早知道
同时,由于胃癌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年轻人又不重视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忽视胃病的防治,导致大多数年轻胃癌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就已是晚期,延误了治疗时机。与胃癌相关的胃病主要包括: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息肉和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这些疾病都或大或小有癌变的可能。因此,年轻人预防胃癌,一定要及时治疗胃病。
(了解更多关于胃癌的预防保健>>)
医学研究发现,除了一些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外,饮食因素和胃部疾病因素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长期食用霉变粮食、霉制食品、咸菜、烟熏及腌制鱼肉、酸菜(含n-亚硝基化合物)等食物,过多摄入食盐,会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许多年轻人口味重、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过度、酗酒、饮食不当以及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这些因素将破坏胃肠道的正常活动,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种种胃病,最终促发癌变。
河北医大四院外科主任医师范立侨介绍,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发病年龄高峰为50-60岁,但近年来5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这跟年轻人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预防胃癌先治疗胃病
提起癌症,年轻人一般都觉得离自己很远,然而中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胃癌目前在中国已经是继肺癌和肝癌之后的第三大常见肿瘤,而且由于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忽视胃病检查与治疗等,胃癌正在一步步逼近年轻人。近年来,中国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至3.3%,几乎翻了一番。(了解更多关于胃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