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药 名】:钩藤
【拼 音】:GOUTENG
【英文名】:Gambir Plan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
【功 效】: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主 治】:治小儿惊痫JI瘲,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性味归经】:甘,凉。①《别录》: "微寒。"②《药性论》: "昧甘,平。"③《蜀本草》: "味苦。 "
入肝、心经。①《纲目》: "手、足厥阴。"②《本草经疏》: "手少阴、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3钱;或入散剂。
【用药忌宜】:①《本草新编》: "最能盗气,虚者勿投。"②《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药物配伍】:1、配天麻,治肝风内动,风炎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2、配薄荷,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3、配牛膝,一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肝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4、配全蝎,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症。5、配菊花,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6、配紫草,透疹之力较强,用于疹出不畅。
【别 名】:钓藤(《本草经集注》)、吊藤(陶弘景)、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贵州民间方药集》)、挂钩藤(《药材学》)、钩丁(《陕西中药志》)、倒挂金钩、钩耳(《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钩藤、嫩钩藤、勾藤、勾丁、双勾、双钩、双钩藤
【商品名】:钩藤、勾藤、双勾,以茎细、质嫩、带钩、色棕紫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钩藤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药材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②华钩藤分布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拉丁名】:药材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原植物 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披针叶钩藤Uncaria lancifolia Hutch.类钩藤U.Rhyuchophylloides How大叶钩藤 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 无柄果钩藤U.sessifructus Roxb.攀茎钩藤U.scandens(Smith) Hutch.
【炮制方法】: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考 证】:出自《本草原始》。①《唐本草》: "钩藤,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形若钓钩者。 "②《本草图经》: "钩藤,《神农本草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出梁州,今兴元府亦有之。叶细茎长,节间有刺若钓钩。三月采。葛洪治小儿方多用之。又《广济》及《崔氏方》疗小儿惊癎诸汤钦,皆用吊藤皮。"③《纲目》: "钩藤,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