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分析可见古代医家对酸枣仁炮制理论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其一,生、熟酸枣仁均可治失眠,这是其原始意图,但在应用中各有所长。如在温剂中用炒酸枣仁,在清剂中用生酸枣仁,对肝胆虚热引起的失眠选用生酸枣仁;肝胆不足,心脾两虚所致失眠宜选用炒酸枣仁;其二,酸枣仁生、熟异治,生用治多眠而熟用则治不眠。这从宋代开始有记载;其三,认为酸枣仁生、熟异治,是将酸枣肉与酸枣仁的功效混淆所致。
2酸枣仁的现代文献研究
2.1关于化学成分的研究
酸枣仁含酸枣仁皂苷A和B(Jujuboside A和B),黄酮类(Sipinosine和Zivulgarin)、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酸和白桦脂醇(Betulic acid和Betulin)生物碱和阿魏酸 (Lysicamine和juzirine),还含脂肪、蛋白质、甾醇和多量维生素等,尚含微量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
实验研究证明,不同程度的炒制对酸枣仁乙醚、乙醇、水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炒或炒黄的酸枣仁,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物含量均比生品增高;炒焦和炒黑均低于生品,尤以炒黑为甚。乙醇提取物含量各炒制品均低于生品,微炒差异较小,烘制差异较大,炒焦和炒黑差异最显著…。因而提示,酸枣仁在炒制过程中应注意火力和时间控制,不能炒太过。纸层析的结果显示,酸枣仁炒制前后层析图谱无明显的差异,斑点大小及荧光强度均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生、炒酸枣仁无论用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均含有酸枣仁皂苷A和B,黄酮C和黄酮D,薄层层析亦显示,酸枣仁在清炒和回流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二种酸枣仁皂苷和黄酮成分相同。又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生、炒酸枣仁两种提取液中的酸枣仁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炒酸枣仁中的酸枣仁总皂苷(苷 A和苷B之和)明显高于生酸枣仁,其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差别较大,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差别较小,这说明酸枣仁经过炒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提。又实验证明,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和B主要存在于子叶中,而在种皮和胚乳中含量甚微。因子叶被种皮和胚乳包裹住,“用时捣碎“可破碎种皮和胚乳,使子叶暴露出来,这有利于皂苷A和B的充分利用提取。因此临床用酸枣仁采用炒制或用时捣碎是科学的。但也有实验研究认为,对8个样本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有关,而同一产地酸枣仁的生品和炒品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差别不明显。说明在炒制过程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符合生品和炒品可以人药的说法。
2.2关于药理作用的研究
酸枣仁具镇静,催眠作用,其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能对抗苯甲酸钠咖啡因引起的兴奋而表现镇静及嗜睡,与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证明生品对大白鼠无兴奋作用。比较生、炒酸枣仁,用其2g·ml-1的浓缩液,按每lOg用O.425~ O.5ml的剂量给小鼠灌胃,观察对小鼠被动活动的和自发活动的影响,其结果,两组均出现镇静作用,其强弱无明显差异。用酸枣仁煎剂5g·kg-1给小鼠腹腔注射,用热板法测试表明有镇痛作用。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小鼠半数致惊厥量的戊四唑的惊厥率和死亡率,进一步研究,生、炒酸枣仁水煎剂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均呈现镇静、安眠和抗惊厥作用,二者之间亦无明显差异。还有进行酸枣仁与酸枣仁皂苷A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枣仁与硫喷妥钠或戊巴比妥纳中枢抑制作用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地抑制苯丙胺的兴奋中枢作用,使小鼠的活动次数与活动强度明显降低;同时还能明显降低大鼠的协调运动,而酸枣仁皂苷A与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无明显协同作用,在大剂量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强度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与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大鼠的协调运动也无明显影响,此结果初步说明,酸枣仁皂苷A可能不是酸枣仁安神作用的有效成分。另外实验证明,酸枣仁总黄酮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加强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及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拮抗咖啡因诱发的小鼠精神运动性兴奋,这些作用与酸枣仁相似。故认为总黄酮系酸枣仁中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因而酸枣仁安神作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尚须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