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八)
【药物组成】黄芩2两,栀子14枚(擘),葱白1握,豉1升(绵裹)。
【处方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方剂主治】虚石发,内有客热,胸中痞,外有风湿不解,肌中急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2服;不止,更为之。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九)
【药物组成】黄芩6分,川归1钱,川芎8分,天花粉7分,知母(酒炒)7分,苍术7分,白芍7分(一方有甘草7分,无苍术、白芍)。
【处方来源】《竹林女科》卷一。
【方剂主治】妇人血气俱虚,经来如猪肝水,五心烦热,腰腹疼痛,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
【药物组成】黄芩3分,艾叶半两(炒),当归3分(锉,炒)。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七。
【方剂主治】小儿血痢不止,肌体黄瘦,腹痛,不能饮食。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薤白3寸,豉50粒,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一)
【药物组成】黄芩、瓜蒌、甘草。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八。
【方剂主治】汗后余毒,颊肿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二)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干漆(炒令烟出)半两,鳖甲(去裙襴,醋炙黄)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捣作饼子,晒干)半两,葛根(锉)半两,干青蒿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方剂主治】热劳。心忪肌热,夜有盗汗,面黄肌瘦,饮食减少,骨节酸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先用水2盏,加小麦、乌梅、生姜各少许,煎5-7沸,去小麦等,入药末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三)
【药物组成】栀子仁半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四。
【方剂主治】表热实,身体生疮,或发疮疖,大小便不利。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空心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四)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1两,茵陈蒿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龙胆半两,犀角(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方剂主治】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