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中药副作用 > 正文

中药毒性分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效毒二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特性。随着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日益增加,中药运用的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梳理和澄清中药毒的概念。本文试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对中药毒的内涵及特点进行探讨。

  古今中药毒有差异

  古代药、毒不分,混称为毒药,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同时,毒也指药物的偏性,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即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说。魏晋以来,毒多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药物。现代中药学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脏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因此,中药毒性的传统概念与现代内涵是不同的。

  中药与复方的毒性关系

  方与药的毒性相关 中药是构成方剂的基本单位,所谓“方以药成”。某些情况下,组成方剂的中药本身有毒时,其所组成的方剂也可能有毒。此时,药与方的毒性一致,通常表现为有毒药物的毒性强度及药味多少与全方毒性密切相关。

  方与药的毒性相离 方虽由药所构成,但不等于药,所谓“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某些情况下,组成方剂的中药有毒,并不能决定其组成的方剂也有毒。方与药的毒性相离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单味药物的毒性通过配伍、用量或制剂的选择,毒性受到限制,全方表现出无毒或低毒;相反,如配伍或制剂失当,有可能导致全方的毒性增强或出现与单味中药毒性无关的其他毒性。二是无毒的中药经不合理的配伍,也可能使全方出现毒性或者明显的副作用。

  现代关于药毒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药毒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即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其中药物毒理学是毒理学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分支科学。

  现代医学认为,毒性作用是药物固有的,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可表现为危害性反应,主要包括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六大部分。在一般情况下,药物毒性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以避免。除药物本身具备毒性作用外,毒性主要与药物的用量、时程及用药对象的个体特质密切相关。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规定剂量范围内,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主要包括副反应、停药反应与后遗效应。显然,药物的毒性作用与副作用不同。

  中药毒与现代药毒的联系与区别

  中医强调,无病不可用药,凡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治疗中应根据疾病程度选用大毒、常毒、小毒或无毒的药物,如《内经》言:“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西医也非常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强调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与西医的认识是接近的,即药物具有效毒二重性,完全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几乎不存在。然而,中药与西药分别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经验,其有关药毒的内涵也有着较大差异。

  理论体系不同 中药是在临床观察、经验积累,并与中医医理结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西药则以有机化学、植物化学等为基础,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密切相关。

  运用背景不同 中药以性能、功效使用为主要依据,西药则以理化属性、药理作用为使用依据。如源于中药黄连的黄连素,西医主要用于肠道感染,而中医则主要通过辨证来使用。

  中医强调辨证用药,西医强调辨病用药,因此中医用附子治疗肾虚阳浮的高血压患者,西医却因其有强心升压的作用而禁用于高血压病。

  化学成分不同 中药成分复杂,多以复方为其主要运用形式,药用剂量比较粗放,作用涉及多环节、多靶点,药理与毒理机制多不清楚。西药则多成分单一,以化学单体或简单混合物或生物制品为其主要应用形式,药用剂量精确,作用靶点有限,药理与毒理机制较为明确。

上一篇:中药禁忌食物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