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临床应用:
1.本方滋阴安神、调心肾。适用于心肾不足、阴虚火动所致的失眠、梦遗、心悸、健忘等症。
2.对于心脏病、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见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苔少属阴亏血少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二)熄风方:
(一)天麻钩藤饮《杂病症治新义》
组成:天麻9克 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 山栀子6克 黄苓9克 川牛膝12克 仁仲10克 益母草9克 桑寄生12克 夜交藤12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肝熄风、滋阴清热。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等。
方解:本方为治疗兼有热象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的常用方。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清热;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山栀子,黄苓清热;杜仲、桑寄生补肝肾;益母草活血;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茯苓宁心安神,健脾补中。上药合用,共凑平肝熄风,养阴清热之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以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舌红、脉弦数等为辩证要点。
2.若阴虚明显者,可再加生地、白芍、元参等;肝阳上亢甚者,再加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
(二)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淮牛膝30克 代赭石30克先煎 生龙骨10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元参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 生麦芽6克 茵陈6克 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
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活动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甚则眩晕颠扑,不知人事,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者。
方解;本方证是由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临床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方中重用牛膝,降其上行之血(引血下行)并能滋养肝肾;代赭石降其上逆之气,并能平肝潜阳,为主药;龙骨、牡蛎、龟板潜阳降逆,柔肝熄风;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柔润熄风,共同协助主药以制阳亢,均为辅药;茵陈、川栋子协助主药以清泄肝阳之有余,茵陈与麦芽同用能疏畅肝气,有利于肝阳的平降,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均有佐使药。诸药合用,则成镇肝熄风之剂。
临床应用:
1.本方症以头晕目眩,头胀脑热、心中烦热、肢体渐沉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为辩证要点。但本方使用面较广,中风前后、中风时均可使用。
2.如痰多者,可加胆星、川贝母以化痰;尺脉虚者,可加熟地、山芋肉以滋补肝肾,如头痛较剧,两目胀痛者,可加夏枯草、钩藤、菊花等以清肝热。
3.高血压病、嗜酪细胞瘤、月经前期紧张症属肝阳上亢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三)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羊角1-5克先煎、钩藤9克后下,霜桑叶6克 川贝母9克 鲜竹茹10克、生地黄15克 菊花9克 白芍12克、茯神木10克 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高热不退,烦闷燥扰,手足抽搐,甚至神昏,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方解: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的常用方。方中以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息风止痉、为主药;桑叶、菊花协助主药以清热息风,为辅药;风火相煽,最易耗伤阴液,故用白芍、生地黄、甘草养阴增液以柔肝命筋;邪热亢盛,易灼津为痰,故用贝母、竹茹清热化痰;热扰心神,又以茯神以宁以安神,均为佐药;其中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以为使,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