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别名:刀螂子、老鸹脓、螳螂子。
处方用名:桑螵蛸。
药用部分:卵鞘。
性味:甘、咸、涩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补肾固精及缩尿,主要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早泄等证,尤常用于小儿遗尿,常配益智仁、菟丝子、黄芪等同用。
2.有补肾助阳作用,常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治疗肾虚阳痿之证。
用量: 3-9克。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服。
(七) 麻黄根《别录》
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麻黄,木贼麻黄的根。
处方用名:麻黄根。
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
功能;止汗。
主治与应用:
本品专用于止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如牡蛎散;治阴虚盗汗,常配五味子,柏子仁,牡蛎等;治产后虚汗,常配黄芪,当归等;气虚自汗则常配以黄芪、白术。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功专止汗,有表邪者忌用。
(八) 浮小麦《本草蒙鉴》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各地均产。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
处方用名:浮小麦。
药用部分:未成熟的果粒。
性味:甘、晾。
归经:心经。
功能;止汗、除热、益气养心安神。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自汗、盗汗。本品甘能益气,凉可除热,而有止汗功效,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如牡蛎散,即以本品与牡蛎、麻黄根、黄芪同用,治体虚自汗不止。
2.用于骨蒸劳热。本品有益气,除热、止汗作用,故也可用于退劳热,多与生地、麦冬、地骨皮等养阴清虚热药同用。
用量:15-30克,煎汤服,或炒焦研末服。
参考资料:
含多量淀粉和维生素B等。
二、固涩方
(一)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牡蛎各30克。
用法:为丸剂,每服9克,空腹淡盐汤下;或作汤剂,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肾涩精。
主治:肾关不固、遗精滑泄、腰酸耳鸣、四肢无力、脉细弱。
方解:本方为治疗肾虚遗精证的常用方。方中用沙苑蒺藜补肾益精,为主药;莲子肉、芡实固肾涩精,健脾宁神,为辅药;龙骨、牡蛎潜阳涩精,莲须尤为涩精要药,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成为固肾涩精之剂。
临床应用:
1.本方所致遗精证,如见腰酸、尿频、舌淡、苔白、脉沉弱偏于肾阳虚者,可加补骨脂,山芋肉以温补肾阳;若有梦而遗,心烦不眠,舌红少津,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可加龟板、女贞子等滋养肾阴;若肾阴虚有火,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2.本方可用于神经衰弱的梦遗、滑精、遗尿、失眠等,加入五味子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
本方多为收涩之品,以固肾涩精为主。如属湿热下注所致者,宜用龙胆泻肝汤之类清热利湿,禁用本方。
(二)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30克,浮小麦15克。
用法:前三味为粗末,每服9克,浮小麦同煎;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表敛汗。
主治:体虚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解:本方证是表虚不固,营阴不能内守所致。方中牡蛎敛阴止汗镇惊为主药;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浮小麦敛心阴,止虚汗;麻黄根专于止汗,二药协助黄芪,牡蛎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共为佐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