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此外,金樱子对脾肾不足的白带证,也可用上述配伍方法,有止带功效。
用量:6-18克。
参考资料:
本品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但能使肠的分泌减少。故有止泻作用。据报导,用10%金樱子浓煎液内服,治疗轻度子宫脱垂有一定效果。作体外试验,金缨子1:3200的稀释水溶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 诃子《药性论》
为使君子科落叶乔木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原产印度、马来亚、缅甸,现主产我国云南及广东、广西等地。于7-8月采收,哂干,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则去核。
别名:诃黎勒、诃子肉。
处方用名:诃子、诃黎勒、煨诃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苦、酸、涩、平。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敛肺利咽。
主治与应用:
1.本品煨用能敛涩大肠、制止腹泻、久痢不止、滑泄不固之证。对于痢疾腹痛而偏热者,与黄连、木香、甘草同用;对于久泻久痢而偏寒者,配干姜、肉豆寇同用。如因泻痢日久,气阴两伤时,须配益气健脾养阴的药物如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真人养脏肠。
2.能敛肺利咽,适用于肺虚喘咳,或久嗽失音等证。治肺虚喘咳可与党参、麦冬、五味子等配伍。治痰火壅肺,久嗽失音与瓜萎皮,川贝母、桔梗等同用。
用量:3-9克。
参考资料:
有一定抗菌作用及强大的收敛作用。
(四) 芡实《本经》
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实的种仁,主产于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入药去皮取仁。晒干备用。
处方用名:芡实、南芡实、北芡实。
药用部分:种仁。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肾经。
功能:健脾止泻、固肾涩精、止带。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久泻不止证,常与益气健脾的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
2.有固肾涩精作用。适用于肾气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早泄,以及小便频数之证,常与菟丝子、桑螵蛸、金樱子等同用。
3.能收敛止带,可用于湿热带下或脾肾虚弱的带下。若治湿热带下,白带色黄者,常配白果、山药、黄柏等同用。脾虚有湿,则多与白术、党参、金樱子、泽泻等配用。
用量:9-15克。
参考资料:
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核黄素、抗坏血酸。
(五) 山茱萸《本经》
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同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产于浙江及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入药生用,或蒸熟用,或加酒拌蒸。
别名:山萸肉、萸肉、枣皮。
处方用名:山芋肉、净萸肉、枣皮。
药用部分:果肉。
性味:酸、涩、甘、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补益肝肾、敛汗固脱。
主治与应用:
1.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亏虚,精关不固引起的遗精,盗汗、尿频、腰痛、眩晕、崩漏及内风萌动等证,如六味地黄丸。
2.敛汗固脱,用于大汗亡阳,阴虚阳浮,或阴阳俱虚等引起的暴脱证。因药力较缓,重证宜用较大量,并与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等同用。
用量:6-12克。亦可重用至30克。
参考资料:有利尿和降压作用。体外试验能杀灭小白鼠腹水癌细胞。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抗菌试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某及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六) 桑螵蛸《本经》
为螳螂科昆虫螳螂的卵鞘。我国南方育蚕区较多。俗名螳螂窠。入药蒸,或入沸水浸泡后晒干,多采用或麸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