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中药鉴别 > 正文

黄芪的简介特征和鉴别方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www.zlnow.com整理推荐。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药材名称

  黄耆,《本草纲目》称黄芪,《神农本草经》称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独椹,蜀脂,百本。《药性论》称王孙。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

  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本草图经》),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药性论》),戴芪,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百药棉,百药绵(侯宁极《药谱》),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大抽,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商品名: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属北黄芪。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绵黄芪: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质佳。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西黄芪:又名西芪。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质佳。为通用正品。

  库黄芪:又名库伦黄芪、库伦芪、库芪。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带者。

  红芪;又名晋芪、岩黄芪。

  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药材来源

  1、药材基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除上述2种外,有几种黄芪属植物,如贺兰山黄芪、川黄芪、秦岭黄芪、白芪、金翼黄芪和多花黄芪均作黄芪入药,但质量稍差。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陕西,其中又以内蒙古武川黄芪的品质最好,多种有效成分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妙玉堂黄芪片是黄芪中品质最好的大斜片。

  2.考证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3.药材鉴别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