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3.国内外对滋养层蛋白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对动物和人的滋养层蛋白的研究较多,羊的滋养层蛋白(oTP)抗病毒活性已经得到肯定。oTP 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2×108~3×108 U/mg),其与已知干扰素功能相似。从局部看,它的抗病毒活性对保护胎儿免遭病毒感染是有益的。还有报道认为,oTP 能抵抗羊慢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阻止羊慢病毒间质性肺炎的发展。
牛和羊的滋养层蛋白核苷酸序列已经研究清楚。关于人的 TP 结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经查阅 Genbank 可知,有人已经于 1993 年报道了人的滋养层蛋白 DNA 序列,这为深入研究滋养层蛋白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近来人们特别注意到 IFN-ω 不仅具有很高的抗病毒活性,而且在结构上还与动物滋养层蛋白极为相似,因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对 IFN-ω 与 TP 的结构或功能的联系给予高度重视。目前资料表明 IFN-ω 与 TP 属于不同干扰素家族。因此研究滋养层蛋白与干扰素(尤其是 IFN-ω)的关系、分离与克隆滋养层蛋白或 IFN-ω 是我们研究紫河车中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关键性问题。
4.用分子生物学途径开展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能促进传统医药的现代化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开展传统医药的研究,是发展传统中医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于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促进中西医在更深层次上结合及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药研制方面,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将目光放在了中药材方面,试图从中能发现新的活性成分,新的单体,创造出新型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医诊疗网建议用分子生物学知识来研究紫河车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将有利于揭示该传统中药治疗功效的分子机理,促进该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