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时应注意加盖煎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煎煮中药的时间也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煎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还有,要记得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板、鳖甲等,宜先煎半小时左右。而另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和钩藤等却要后下。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如赤石脂、青黛,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锅内煎煮。
凡贵重、数量少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珍珠和三七不需煎煮,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而对人参、鹿茸等,为了减少损失,加热煎煮。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和饴糖)溶解后粘度较大、泡沫多,煎时会结底焦化,并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应该将这类药物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如肉桂末,最好是将其制作片,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
中药剂型简介
每当我们生病看了中医师之后,通常会拿几种药物回家服用,有药水、药丸、药片等,这就是中药常见的三种不同剂型。
最传统的中药是用沙锅煎煮药材,服用其药汤,它的特点是:能被人体快速吸收,迅速发挥疗效。但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要求更简单方便地服食中药,因此,中成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中药被制成浸膏液(俗称药水),它不仅具有传统汤药的特点,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这是中医师最广泛使用的剂型之一。
如果我们要为出国旅行备用一些药物,那么很好的选择是药丸、药片和胶囊。药丸的吸收缓慢,但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药片的用量准确、体积小,味道很苦的药物可被包以糖衣,容易吞服。那些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则做成胶囊,使之更好地发挥疗效。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许多新的剂型不断涌现,例如膏剂,有内服、治疗咳嗽的枇杷膏;也有外敷、治疗跌打损伤的黑膏药。此外,还有冲服剂(如感冒退热冲剂),以及适用于儿童服用的糖浆剂。中药的多种剂型满足了不同病人的需要,使中医药更易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什么时间服中药最好?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时候需要吃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而驱虫药(如乌梅丸)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于空腹时服用较好;不言而喻,安神类药物应在睡前服用。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三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二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大多数药物宜乘温服下,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尽管中药的药力比较缓和,很少出现毒副作用,但生病后还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