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饲料的方法,灯诱捕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有虫期和蛤蚧的主要活动取食期基本相一致,又与需要食物量最大的繁殖期相一致。除了饲养房挂灯诱虫之外,也可用干电池作为电源的黑光灯和普通油灯来收集昆虫。
蛤蚧能吃桑蚕和木薯蚕的幼虫、蛹和成虫,蚕子1~2cm长时适合喂养小蛤蚧,蚕一面长大一面用来喂蛤蚧,用不完的,可让其做茧,然后剪取蛹,蛹可喂大蛤蚧。木薯蚕可全年饲养,蚕蛹和蚕蛾还可低温保存,保存期长达一两个月,需要时,可让其变蛾,蛾放在7~8℃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不死,随取随喂,相当方便。总之,养蚕喂蛤蚧是个好办法。饲养蟑螂和土鳖虫喂蛤蚧,一对蟑螂在广西南部一年可以繁殖400~1000只以上的小蟑螂,由小蟑螂到大蟑螂均可作为饵料。蟑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但繁殖周期长,且产卵数相对较少。饲养可采用木箱,内钉些木板格,放些朽木,箱盖用窗纱,每隔数天投喂一次剩饭、菜、果皮、米糠、杂粉等,此外再给些饮水。蟑螂是蛤蚧最喜食的食物之一,土鳖虫繁殖较快,饲养方便,用瓦缸、木箱均可,食料与喂蟑螂差不多。大小蛤蚧要分开饲养,一般体长在90mm左右时即可放入大蛤蚧房内饲养,大小的蛤蚧如果与大蛤蚧混养易被吞食。在气温18~200C时蛤蚧开始活动和摄食。
蛤蚧在夜间出来活动和摄食,在天黑以后,蛤蚧沿房顶缝隙进入活动场,此时将黑光灯开启,有趋光性的昆虫即迎光扑来,落入活动场内,蛤蚧即可捕食。一盏20W的黑光灯,诱捕昆虫的范围为200多米,一夜可诱捕上万只昆虫,计重500g以上,这些昆虫足够供400多条蛤蚧食用。如遇饲料不足时,可补充家蚕、蓖麻蚕、蟑螂和土鳖虫等。
蛤蚧的耐寒性较差,也不抗热,一般存活的温度需在8℃以上,15℃以上才能活动,17~18℃以上才能摄食,22~32℃左右才最活跃。由于个体之间有体质强弱之差,因此耐寒性也各不相同。健壮的个体即使在室温5℃时也不致死亡,而瘦弱个体在10~13℃都会被冻死,幼小蛤蚧的耐寒力则差,一般不能忍受低于13℃的气温,因此在冬季和早春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将门窗关严,使寒凤不能侵入;蛤蚧栖息的地方可挂麻袋片,必要时可烧木炭火盆增温,以保持室温不低于13℃。这样的温度,蛤蚧不致冻死。直到惊蛰或春分,蛤蚧才再度开始活动。如果冬季室温提高到20℃以上时,可喂蚕虫,蟑螂和土鳖虫等,如果不给饲料,蛤蚧消耗体内营养,会很快消瘦,抗寒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易于死亡。小蛤蚧抗寒能力弱,管理中更应特别注意。夏季,当室温上升到32℃以上时,除应泼水降温,增强遮阴设备外,还应在饲养房内增设饮水用具,供给饮水,或结合降温,在蛤蚧身上洒水。
热天,蛤蚧喜欢湿润的环境,这时室内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70~90%之间,如果相对湿度降到50%以下,应在室内洒水以增加湿度。除上述工作外,还应经常打扫室内卫生,清洗饮水用具,换饮用水,检查房内有无洞隙;蛤蚧是否健康,发现有病的应及时隔离。一般有病的蛤蚧主要表现在脚的吸附力差,喜欢单独在有光处或低处停留。
(5)采收加工
蛤蚧入药可生用,或制成各种成药,但活的蛤蚧不便运输和贮藏,所以需加工成蛤蚧干,加工工艺要求精细,需掌握一定技术。将活蛤蚧置地上,用锤子对准脑门轻击一下,使其昏死,然后将蛤蚧的额部挂于加工台上倒勾钉的一锋利铁钉上,钉尖露出台面15mm左右。使腹部朝上,左手握住蛤蚧,右手持尖头利刀,刀口向上,刀尖自泄殖孔向前直切喉前部皮下。也可用剪刀从肛门剪至喉前部。刀口或剪口线不直,加工出的蛤蚧切口边缘就不直,从而影响规格和质量,除净内脏,勿伤内脏,不需清洗,用两根细竹条,竹条的长度约相当于四肢向左右伸展的长度,分别插入前肢和后肢,将四肢伸展开,用两根约1cm宽的薄竹片高叉固定四肢的基部,使其挺直。用两根薄竹片,长度相当于前后肢内侧的距离,两竹片并排在一起的宽度约等于竹长度,下面一片后角修圆,将腹壁左右横撑开,以绷足为度,用一根长于全身的扁竹条,沿背部内面直伸到头腹皮下,再用棉纸条将尾和扁竹条捆成固定,以防尾折断。加工场均建有烘炉,大小视加工数量而定。大烘炉一次可烘300~400条蛤蚧。烘炉结构单,形式不一,只要能起到烘干作用就行,因此可以因陋就筒,检查蛤蚧干,如果成灰色,眼全陷入,尾瘪,用手指击头部有响声表示已经足干。待凉取出,即成干蛤蚧。将蛤蚧干按规格分大小等级,两条对合,用棉纸条扎尾,就成商品药材“对蛤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