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穿山甲(甲片)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该品具有活血、下乳、消肿、排脓的功效。适用于乳汁不通、痈肿疮毒、经闭,关节肿痛等病症。由于货源较紧,价格昂贵,市场上常出现伪品。行家提示:伪品穿山甲一般是由塑料、动物胶质等作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后,作模压制作而成。现介绍其真伪鉴别方法如下:
看纹理:真品不完整,常具划痕和摩擦后的土迹;伪品纹理干净完整,无摩擦后的痕迹和土迹。
看光泽:真品色泽柔和,自然,略显滋润,微透明;伪品色泽新鲜或暗淡无光,半透明,个别挂白霜。
看皮脂:真品基部和弓形横向棱线有残留的皮脂飞边或毛等;伪品则无。
看片形:真品纵向凸起的纹理及面向上隆起弧形规则;伪品有的边缘或整片反翘或降起弧形不规则。
口尝:真品味淡;伪品微涩。
手摸:真品质坚韧,有较强的弹性,不易折断;伪品质硬脆,弹性较小,易折断。
水煮:真品水煮5分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伪品水煮5分钟则明显变软,表层变白,但不溶化。
火烧:真品烧时有较浓的特异腥气,未烧尽的边缘呈乳白色酥脆;伪品烧时特异腥气较小,未烧尽的边缘热时有粘手感。
砂烫:真品烫后鼓起,表面金黄色,内部膨松起泡,断面显层次,色乳白或青白;伪品烫后也鼓起,表面深灰褐色,内部棕黄色,断面呈海绵状。
穿山甲
【异名】鲮鲤甲(《别录》),鳢鲤甲(《补缺肘后方,),鲮鲤角(《本草衍义》),川山甲(《三因方》),鳖鲤甲(《本草经疏》),山甲(《本草求真》),甲片(《疡科遗编》),麒鳞片,鳞片、随碱片(《广西中药志》)。鲮鲤、石鲮鱼,属于鲮鲤科,学名为 Manis pentadactyla。
穿山甲,顾名思义,一是有挖穴打洞的本领,二是身被褐色角质鳞片,犹如盔甲。除头部、腹部和四肢内侧有粗而硬的疏毛外,鳞甲间也有长而硬的稀毛。全长约1米的穿山甲,头小呈圆锥状;吻长无齿;眼小而圆,四肢粗短,五趾具强爪。雄兽肛门后有凹陷,睾丸不外露。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蚊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之。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发情期为4~5月份,12月至翌年的1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1~2仔。
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动物
穿山甲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鲮鲤甲",始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宋"图经本草"称为"穿山甲"。
[原动物] 穿山甲 别名:鲮鲤、鳞鲤。
Manis pentadactyla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鳞甲目Pholidota,鲮鲤科Manidae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成体身长50~100厘米,尾长10~30厘米。体重1.5~3公斤。不同个体的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