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医药文化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真谛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易·系辞下》谓“天地絪緼,万物化醇”。唐孔颖达疏为“絪緼,相附着之义”,“唯二气絪緼,其相和会”。实际上这里就是指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万物。“絪緼”描绘了二气相互作用时的那种神态和气象。如北宋张载著《正蒙·太和》中所描述的那样:“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緼”;“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緼相荡、胜负、屈伸之始”。那么,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各种不同方式的过程的相互作用,才自始至终是变化的根本原因。

    令人惊奇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大经》中亦载有:“静作相养,德疟(虐)相成。两若有各,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这里所表现的两极相与、变化生物的思想,实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我们把论述中的有形的“物”改变为囊括形气万象的运动方式,再去理解那无限的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许认识的双翼更能接近趔的天穹。

    东方民族的心似乎是相通的,印度古国无疑也在作形而上的思考。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融会贯通,于是有禅宗的开创,大乘宗风的发扬。禅师问初入门的弟子:在父母生你之前你是什么?你可用两手拍出声音,那么一只手的声音是什么?原来两手拍出的声音不是两手各自声音的相加,而是两种运动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佛以因缘合则生,散则灭;中医学以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缘”是缘份,“因”是有缘的运动方式,“合”是相互作用,世界是因缘的聚合。气是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气的聚合也即是因缘的聚合。佛、道与医通于一气。这里是中医学理论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来自那东方文化洋洋大观的思想渊源。

    通天下一气耳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原子论”,一味追寻物质实体的终极本原和它的固定形态,对于西方科学思想影响之深令人瞠目。而与之同时的中国学术界则认为“通天下一气耳”。连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都曾力图用牛顿力学术语来解释场,把电磁波说成是“以太”的弹性波。“以太”是一种假想的能充满空间的非常轻的“物质”。近年来人们把“气”解释成一种组成世界的莫名其妙的“微小物质”,与假想的以太多么相似!

   盈天地间皆一气,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言:“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之以明,雷雨风云得之以施,四时万物得之以生长收藏,何非之所为?”(《类经·摄生类》)。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至大无处,至小无内,囊括宇宙,包罗万象,因此绝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或“物质元素”,更不是什么具体的“功能”或“能量”。而是泛指无限的运动方式。

    无限的运动方式处在无限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作用的总和才是自然真正的“本原”,而同时又是“结果”。老子感觉到了它的“客观存在”,并解释为“有物混成(尽管如此还是被戴上“唯心主义”的帽子)……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看来老子也未能说得清楚,只用一个“道”字表示之,从而引起了一场千古之争。

    唯《管子》对道的理解最能发人深省,其谓“道在天地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里的“道”,显然是一种与后天地而生的人的意志无关的无限的存在,因而不是一种理念或精神。此外,尽管伯阳老人将其喻为“有物混成”,但这种永恒的存在既无限大而没有边界,又无限小而没有内容,因此绝不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物,而应该是无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无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无限的运动方式,这就是“道生一”。“一”即是“气”,又可谓“太极”、“太一”、“元气”。“道”与“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下一篇:仲宣忌医丧命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