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医药文化 > 中药文化 > 正文

中医药房五十年的三部曲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50年,一段让弱冠少年变成花甲老人的漫长岁月,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能发掘出无数闪耀的陈年往事,当然,我们也能体会到医院中药房的发展和变迁。

  起步

  借水行舟

  年代印迹:上世纪50年代,是医院中药房起步的年代。

  当时毛泽东曾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周恩来也指示,医院应该建立中医科和中药房。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的医院开始陆续建立中药房。

  到上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北京的医院几乎全部建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

  那时,全国并没有培养中药师的学校,许多中药师是学徒出身,数量十分有限。北京的医院新建中药房,中药师从哪里来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好在各区都有药材公司,下属的中药店有一批宝贵的中药人才,“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当时,隶属于原西城区药材公司的圣济堂、天德堂以及妇女国药店就有一批人被借调到医院工作,他们成为第一批医院中药师的同时,中药房也从“借”开始,走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1963年,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中药房主任的翟胜利刚从北京市卫生学校中药专业班毕业,分配到了积水潭医院,这是北京第一批中药专业的学生。据翟胜利介绍,现在积水潭医院的收费处就是当年的中药房,有9平方米大小;此前的中药房更小,只有6平方米左右,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开水房。随后,积水潭医院的中药房又从2间房变成独立的2层楼,再到现在的两室分开(中药调剂室与中成药调剂室分开),电脑空调一应俱全。

  之后,积水潭医院的中药房五易其址,环境不断改善。与它一样,全国医院的中药房也在这50年间,从起步阶段,走入了发展的新纪元。

  ——药房环境的改善,也从侧面见证了中药房的发展。

  发展

  创新与回归

  年代印迹: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新的思想环境为技术革新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条件。这股创新的思潮也波及到了中药房,抓药机就是那个年代特定的发展产物。

  那是一个计划经济的年代,人们买米买面都要到粮站排队,自动售米机、售面机就是提高效率、技术革新的成果。把米袋子套到出米口,要多少斤米,只需要按相应的按钮,看到电子显示管上的数字,就能听到二楼的出米开关闸门声,见到从二楼落下的米流到一楼磅秤上,好像银河落九天一样壮观。

  受自动售米机的启发,中药房也开始搞技术革新,研究起中药自动售药机来。翟胜利就参与了当年的研究。中药处方一副药少则几味,多则十几二十味。自动售药机自然要比售米机复杂得多,它需要中药师在操作台上按下每味中药对应的按钮和重量,然后启动操作。机器就抓出对应重量的药材,然后在一个药袋里“吐”一副药。这个组合的“微缩售米机”,减少了人工抓药这一繁琐而且效率不高的环节,中药师只需要进行核对就可以发药,大大减轻了药师的工作量,因而成为当时中药房技术革新的一个范例,也在一时间风靡全国。

  然而,革新并不等于成功。虽然这个机器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对于形状复杂、来源各异的中药来讲,它使用起来有很大的缺陷。这是因为,售米机是靠控制流速和时间来控制流出米量的多少,米面的流动性好,性状均一,机器调控起来相对简单。但是中药材有的是植物药,有的是动物药,有的则是矿物药;炮制方法有的是麸炒,有的是蜜炼,有的是蒸;性状上有的是粉,有的是叶,有的是块状,机器无法根据药材的变化来进行自动调控,因此重量误差相对较大。而中药处方每味药都以克计算,误差较大对药效影响就会很大。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自动售药机的缺陷难以克服,中药房又回归到了手工抓药的年代,一直到现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