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医药文化 > 中药文化 > 正文

五脏相关学说可否替代五行学说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由此可见,中医学在一开始运用五行学说之时,已经作了合理的诠释和调整。而在其后的发展中,更在具体应用上增添了不少内容。例如乘侮理论就是新的发展。《素问》中的七篇“大论”阐述了运气学说的原理。其中,归纳出时令之气有“亢”(又称“太过”或“有余”)和“不及”两种情况。时令均与五行相配,这样就为哲学上抽象、静态的“行”注入了动态、量化的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乘有“乘胜”之义,指太过的情况下对所胜的克伐;侮则指本来受克的一方由于量的增多,反过来欺凌所克。这样就使五行的相克成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太过、不及等概念可与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状态相对应,因此乘侮等理论使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解释能力大为增强。

  金元医家的争鸣及明清医学理论的创新,是中医学术的又一次大发展。这一时期中医脏腑学说日益成熟和深化,对各脏的功能有新的阐发,为认识脏与脏的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角度。适应这些发展,中医五行学说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例如五行互藏、五行颠倒等新理论。五行互藏由明代张景岳提出,意谓五行之中,每一行兼具其他行的属性。五行颠倒指不同于传统生克顺序的生克联系。实际上他们说明着脏腑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因而动摇了早期五行学说的两个基本法则,即五脏与五行的单一对应性和五行生克的有序性。尽管他们在形式上仍然采用五行,但其内涵已经有本质上的不同。

  现在,学术界认为,古代五行学说既有体现世界的物质性和普遍联系的一面,也有机械僵化的一面,是朴素的机械唯物论。中医学对五行的运用是主要发展了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因为五行学说固有的缺陷,却使他成为现代社会理解中医的难点之一。

  总结中医五行学说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五行学说是早期认识事物构成与关系的简明工具,古代凭此构建了关于自然与人体的有序图景,然而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世界的面貌;五行学说有助于早期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但它已逐渐落后于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后世的多种补充和修正,并没有真正改变五行学说的缺陷。

  五脏相关学说可代替五行学说

  五行中生与克的对象与方向的限定,又是对事物关系过于机械的认识。以五行的配属强行推定其生克关系,必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组合体,五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五脏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不完全对应的联系。五脏相关学说认为,五脏与全身器官之间的配属关系是多方位和多渠道的,是长期实践观察的结晶。

[1] [2] 下一页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
上一篇:中成药四忌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