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气虚体质判定的文献依据及其兼夹状况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1气虚兼血虚体质

    气虚兼血虚体质,是指“气”与“血”均不足的一种体质类型,由气虚不能生血所致。现代中医体质研究中,匡调元六分法的“倦白光质”,林齐鸣九分法的“气血亏虚质”,包含有这种兼夹类型。匡氏归纳其临床特征为:面色白,气短懒言,乏力眩晕,心悸健忘,脱肛感,动辄汗出,子宫下坠感,月经淡少,脉细弱无力,舌淡。[7]林齐鸣归纳的气血亏虚质临床特征为:形态:多瘦弱或虚胖,毛发易落,面色皮肤多白或萎黄,又目胞淡白,唇口淡白,齿易松动,肢体软弱乏力;舌脉:舌质偏淡萎软,苔白,脉偏软弱无力;神态:精神多不振,神情偏淡漠;性格:无特殊或偏软弱;饮食睡眠二便:胃纳较差,常偏食,睡眠一般,大小便多或正常,但大小便后可有空虚气短;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对外环境的适应:对四季气候变更常不易适应;自体感觉:常感周身不适,心力不足,肢体乏力,出现头晕,耳目不聪,心神不定;病理特点:易感外邪,即病之后多从虚变。[8]本型常见产育之后、虚劳、眩晕、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及各种出血性疾病。

    2.2气虚兼血瘀体质

    气虚兼血瘀体质是指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不畅而致瘀血内阻的一种体质类型。在临床上,此种类型表现为气虚与血瘀并存。如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9]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纳少乏力,或胸中隐痛,或腹中胀满作痛,或有积块,或为偏瘫,舌青紫或有瘀斑,脉细缓而涩等。本型常见胸痹、中风等疾病。

    2.3气虚兼痰湿体质

    气虚兼痰湿体质是指因气虚导致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水液停滞,而致痰湿内生的一种体质类型。汪必昌曰:“气虚液不行。”[10]怀抱齐则指出:“肥人多气虚,气虚生痰。”[11]故此种体质实为气虚与痰浊并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素体肥胖,面色淡黄,眼睑下多虚浮,精神不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重身困,痰多色白,舌体胖大有齿印,脉濡或缓等。本型常见胸痹、咳嗽、中风、不孕证等疾病。

    综上所述,气虚特有症状体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由于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气虚体质容易与血虚、血瘀、痰湿体质相兼挟。

    参考文献

    [1]陈言.《三因极G病证方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30页。

    [2]李杲.《东垣医集》(三).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9页

    [3]陈梦雷,等.《医部全录》(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12页。

    [4]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94页。

    [5]石寿棠.《医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51页。

    [6]王琦,等.江苏中医杂志1995;(4):42。

    [7]匡调元.《人类体质学》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207页。

    [8]林齐鸣.首届全国中医体质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87,38页。

    [9]王清任.《医林改错》评注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18页。

    [10]汪必昌.《三三医书·第一集·医阶辨证》24页。

    [11]怀抱齐.《珍本医书集成·医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0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135医院(北京,266300) 李东涛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