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关键词:《卫生宝鉴》 商务版 文字校误
摘要:罗天益所撰的《卫生宝鉴》,是研究东垣学派及易水学派的重要资料。笔者在校勘1959年商务版《卫生宝鉴》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文字及句读上的问题。本文只就文字方面指出8处明显不妥之处:①“乾添”为“乾(干)漆”之误;②“云云”为“云”之误;③“取足举之”为“举足取之”之误;④“膝下三寸”为“膝下九寸”之误;⑤“皆有褐色”为“皆有青色”之误;⑥“主百邪毒”中“毒”字或衍;⑦《至真大要论》为《至真要大论》之 误;⑧“复斋”疑为“复阳”之误。
《卫生宝鉴》是李杲的高足罗天益所撰,该书最早版本已毁于兵燹,存世古本有明代永乐、弘治、万历及清代道光4种版本。其中永乐本是明初医家、苏州人韩夷(一作韩彝,字公达)将家藏精本校后所刻,弘治、万历二本是其补刻本,行款字数都一样,因而同是苏州版;道光本是三原李锡龄将苏州版反复校勘后的重刊本,收入《惜阴轩丛书》中。今本有1959年的 商务印书馆本和1963年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商务本是在道光本基础上,参考永乐、弘治二本整理而成;而人卫本则是其原型的复制。笔者对商务本《卫生宝鉴》作了细致的阅读和校勘,发现了一些未经校出的误字和疏漏,使我的工作增加了一些意义。因句读之误比较多,将另撰文论述。在此仅就其文字方面的明显错误择例略述于下,正所谓钱大昕先生《答王西庄书》所说:“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
例一:“乾添”为“乾(干)漆”之误
卷十八第306页首行,介绍了一种“和血通经丸”,说它可“治妇人经水凝滞不行。腰背脐腹疼痛。渐成血瘕。”[1]其配方中有味药写作“乾添”,下写小字交待炮制时须“炒烟尽”。广查《中药大辞典》一类书均无此药名,疑当作“乾(干)漆”。
干漆是妇科常用药,功用主治是“破瘀,消积,杀虫。治妇女经闭,癥瘕,瘀血,虫积”,它在方中与水蛭、虻虫、广茂(即莪术)一样起通经破血作用,以助大黄、桃仁破血之力,这点与方义殊相吻合;并且,为避免损害肠胃,干漆在使用前常需放置锅内炒至烟尽,焦黑存性,与书中“炒烟尽”的炮制方法也正好吻合。另外,《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六册,收录有《卫生宝鉴》卷十八的“和血通经丸”[2],方中“乾添”正作“乾(干)漆”,可为旁证。上述种种证明,该丸药配方中所谓“乾添”当写作“乾(干)漆”,属形近而误。
例二:“云云”为“云”之误
卷二十“灸法补泻”标题下,有“《黄帝针经》云云。气盛则泻之。气虚则补之”等语[1]。按照古汉语的用字习惯,书名后跟一“云”字,则“云”作动词,表示以下引文出自前面书中;而“云云”是代词性结构,一般用在句末或段末,用以指代省略的话,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如此等等”一类话。另,《黄帝针经》即《灵枢经》,在《灵枢·经脉》篇中确实反复出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语,可知此处“云云”显然用误,后一“云”字属于衍文。
例三:“取足举之”为“举足取之”之误
卷二十二“胻(小腿,作者注)寒治验”标题下介绍“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胻外廉(通“臁”,小腿两侧,作者注)两筋间。取足举之。足阳明脉所入合也。可灸三壮。针入五分。”[1]句中“取足举之”殊费解。查卷八有“肩髃二穴……举臂取之”[1]一语;卷十八有“阴谷二穴……屈膝取之”[1]一语,同卷又有“足下廉二穴。在膝下三寸(骨行)(胻的异体字,作者注)外廉两筋内。举足取之。主乳痈喉痹。胻肿足跗不收。可灸三壮”[1]数语,与“三里二穴”的位置竟是一处,而言“举足取之”。可知原书“取足举之”当作“举足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