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交融的现状
从近年来出版的中医论著中,我们选择了与临床文献相关的论著并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以便分析、研究。
(1)专科发展史、疾病史研究。
这方面的选题一般是在熟悉医学通史的前提下,针对某些学科特有疾病的认识、医家经验、论治特色,以及显现出学科发展方向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在史料研究方面,如《中国针灸史》、《中医内科史》、《中医妇科史》等等,则属于专科学术史范畴,较之通史更为深入具体。对于这些丰富的史料运用,需要有坚实的中医临床基础知识和医史学、文献学的知识,方可驾驭。
(2)疾病的文献研究(病名、病因、病机、论治、方药)。
这个工作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核心,涉及的问题较多,如病名、症名、证名问题,有效方剂的筛选问题,治疗方法问题等,只能通过针对不同的疾病来梳理历史文献的脉络,真实、准确地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它是临床医学交融的必要条件。由于计算机存贮量大,取用方便,并具运算能力强,这种先进手段的应用为临床文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博士、硕士都采用和这种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例如:①专著:《中医临床大全》,1988年,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②论文:中风、胸痹、哮喘、臌胀、消渴、老年痴呆等专病研究。病理研究:如眩晕病理的古代文献研究,心悸理论的源流研究等。
(3)古文献临床专著整理研究。
这项工作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通过点校整理11种经典古医籍及500余种二类三类古医书,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如:
①《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的证治研究。《内经》的类证研究、《内经》针灸处方的研究、《难经》的腧穴研究、《伤寒论》的临证应用研究、《神农本草经》单味药的研究及病名研究、《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研究等等,都属于这种文献的整理研究。
②历代方书及内、外、妇、儿等科古籍校注整理研究。这项工作古已有之,如薛己在《校注妇人大全良方》、《小儿药证直诀校注》书中均附入自己的医案和体会,既包含了名著的精华,又切于临床实用。今天我们对临床文献进行校注整理,疏通了语言文字环境,既便于读者顺畅阅读,又达到了交流与交融的目的。
③历代各医家学术思想的研究。对于历代各医学流派及医家的学术思想及成就的研究,是体现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临床经验不断总结过程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医家的评估,以便向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种交流是通过主体的广博学识,对医家临证的精辟分析,点出其独到之处,以便人们学习应用。如丁光迪的《金元医学评析》、章真如的《朱丹溪学术考论》均具有这方面的交融。再如各种文本的《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所附的医家学术思想研究均属此例。
(4)医案医话研究(中医医案学、医案史话、医案应用)。
这类体裁是以比较灵活的撰著方式,将医家临证案例及论治经验加以概括总结成为医案医话,它往往是具有临床基础的读者喜闻乐见的文献形式。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已开设了医案课,为同学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临床知识,拓宽了临床文献的范畴和临床医师的诊治思路。建国以来,继承古代撰写医案的传统,重视对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抢救工作,这些文献注入了中医论治的新经验,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融入临床医学的真实体现。如余瀛鳌先生从事文献工作40多年,在著书立说之余,至今坚持临证工作,他提出的这个话题语重心长,值得我们深思“交融”二字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