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2.辨析源流
历代医学书目均继承了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的优良传统,运用提要等形式对于学术流派的起源、发展、转变等作一简要介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有《运气论奥》三卷,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提要云:“……今详考其图,实二十九,盖十干起运十二支司天二图,原本别题曰诀,故公武不以入数,仅曰二十有七;其论实为三十一篇,末五行胜复论一篇,原本别注附字,故公武亦不以入数。仅曰三十也。卷末别附《刺法论》一卷,题曰《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案《刺法论》之亡在王冰作注之前,温舒生北宋之末,何从得此?此注亦不知出自何人,殆不免有所依托,未可尽信。”此段文字说明了《运气论奥》其图、论与《郡斋读书志》不同之由,同时又考镜了《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文之义。[2]这对后世辨析此说之源流,有着重要意义。
3.重理轻用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学术思想流派,但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领域,特别是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和文化精髓,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医学被列为正统学问之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被视为一种技艺,其发展极不受重视。这种注重思想理论探讨,轻视应用、操作的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到古代医学书目的发展上,就体现为其“重理轻用”的学术特点。历代医学书目的编制,只注重对图书分类、学术源流考辨等目录学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其操作方法的探索,古代医学书目与起步较晚的西方医学书目相比,绝大部分没有相应的索引体系,查阅相当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典籍自身价值的体现。
目录学是治学之门径,没有科学的医学书目,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浩如烟海的中国医药文献。作为新时期的文献研究,理应继承古代医学书目的优良传统,克服其历史局限性,从全新的视角去科学地评介中医文献的基本特征,盘活中医古籍,使中医古籍在中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512.
[2]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济南,250014) 宋咏梅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