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古代中医文献的分类及其研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医籍佚文种类”主要包括二种:一、有明确出处的佚文。在古医籍里,有的佚文明确标出原书名称,或说明引文出处。但很多情况下书名使用略称、或代称。也有的古籍间接引用书名,如乙书引甲书的佚文,而丙书更引用乙书,形成“二级佚文”或“多级佚文”。二、可辨认出处的佚文。这类佚文须借助旁证识别;还有文字本身可证的佚文。发现并广泛搜集佚文资料是辑佚工作关键的第一步,“医籍佚文种类”为此指点迷津,解决了如何判定佚文的问题。

    “辑佚工作的条件和要求”介绍收载大量佚文的现存历代古医籍和非医书资料,并强调关注古医籍佚文的信实程度。前者提供佚失古医籍佚文的线索来源,避免查寻文献漫无边际,大海捞针。后者则提示学者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对佚文作出严谨考证,告知辑佚工作者如何正确使用佚文。书中还制定辑佚古医书七条原则:一、掌握古医书散失的一般情况(通过目录学著作及其他典籍);二、对所辑的古医书(被辑出的前代古医书)进行深入历史性考察(如早期著录、引用时代背景、撰者);三、对所辑医书依据的古书蓝本进行周密细致地调查(如撰写年代、撰者、内容、撰写经过等);四、选择最早和最好的古书蓝本;五、古书蓝本应对照有关资料进行校勘;六、辑录的每条佚文须记明出处;七、辑录的佚文分类排比,审定体例,罗列次序,重新编目,再次校对,辑录成书。七条原则概括古医书辑佚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切入重点,是中医古文献辑佚重要的技术路线。

    中医古代文献的辑佚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很多工作尚未开展,马继兴先生有关中医古代文献辑佚的论述是我们今天佚失中医文献辑佚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也是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则。但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方法学问题需深入研究,更有待学者在古医籍辑佚过程中去探索与完善。

    出土文献

    有些古文献随墓葬埋藏地下,很长历史时期之后重新被发掘出土面世,这类文献谓之出土文献。医学出土文献从目前来看主要来自唐朝以前的文献,虽零星散在,却不乏具有重大意义者。近百年古代医学文献陆续出土不少,仅就已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成果,其成就令世人瞩目。上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一大批简帛医籍,在考古界和科技界引起的轰动波及海外。出土的14种简帛古医籍成书时代较之现存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为早,它们不仅充实了古代中医文献,更弥补了现存远古医学文献之不足。出土卷子是出土医学文献另一重要内容,其中以敦煌出土卷子数量居多,敦煌医学卷子的很大一部分保存收藏于海外。敦煌卷子现代已形成专门研究领域,医学卷子的发掘整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数十种医药文献已校勘并正式出版,融入博大的中医药体系,成为新的文献资源。此外青海、新疆、四川、内蒙等省出土文物中也有关于医药的残卷与纸叶碎片。

    出土文献横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早期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其内容丰富,不仅本身是中医文献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相关文献研究最真实的佐证材料,是古代中医文献宝库之瑰宝。马继兴先生编著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和《敦煌古医籍考释》等相关学术论著于此二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地。出土中医古文献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却是中医古代文献甚有前景的新研究方向。出土古医籍一般撰写年代距今非常久远,由于长期深藏地下,其医籍本身早已面目全非,腐损严重,要辨认其中的文字,解读内容,所需要的知识远远超出中医药学的范畴,涉及的学科包括中医药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等诸多学科,因此要求这一领域研究者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总结马继兴有关出土中医古文献研究,其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有二方面。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