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医方类聚》对双生子的记载及其现代分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冷热失宜,气血损伤——双生子一生一死

    “寒温节适,虚实调和,血气强盛,则胎无伤夭。若冷热失宜,气血损弱,则胎翳燥,不育其两胎,而一死者,是血遇于寒,挟经养不调,故偏夭死也,候其胎上冷,是胎已死也。”《医方类聚·妊娠两胎一生一死候》[1]这说明母体气血充盛,虚实适宜,不受寒热之邪的侵袭,则“胎无伤夭”。若母体气血不足,又受寒邪之侵袭,或寒从中生,偏颇之极“胎上冷”,则胎儿“偏夭死也”。因此,在妇女妊娠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其气血的调养,使其“精气充盈,气血强盛”,同时要避免寒热之邪的侵扰,才能优育双胎。如果按现代的观点来看,古代诊断受条件限制,以诊断为短的话,那么中医对胎育(包括双生子)调理思想与大法则是合理的,为其所长。

    古人通过气血学说,邪正理论来阐述双生子生死的原因,与现代医学也有不谋而合之处。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双生子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相对增多,尤其母体内的叶酸、铁不足的话,将导致母体及胎儿贫血,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与存活。另外,如果母体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则胎儿受到的刺激增加,就有可能导致子宫过度膨胀,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必然增高,而早产是双生子死亡率及新生儿发病率上升的主因之一。[8]

    讨 论

    上面我们介绍了《医方类聚》中一些有关双生子的记载以及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在《医方类聚》中,将双生子形成的机理概括为“阳施阴化,精气有余”,但双生子中单个胎儿的精气是否有余?这个问题虽然书中未作记载,但值得我们关注。现代记载表明,足月出生的双生子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胎儿的平均体重,对双生子智力方面的研究也显示其智商低于平均水平,呈正偏态分布。[9~10]这些是否说明双生的单个胎儿存在先天之精不足,值得进一步探讨。另外,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对于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未作记载,目前对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鉴别也是双生子研究的一个重点,除了传统血型、指纹、掌纹及面部观察外,应用微卫星DNA基因分裂技术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是一种较传统方法更为可靠、客观的鉴定方法,在双生子卵型鉴别中值得推广。[11]

    对双生子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工程,通过古医籍中有关双生子的记载,为我们研究提供了思路,有利于我们对双生子证候研究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金礼蒙.医方类聚(第十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66~369.

    [2] Chihiro Kakiuchi,Kazuya lwamoto,Mzzuho lshiwata et al.Impaired feedback regulatiom of XBP1 as a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bipolar disorder[J].Nature genetics,2003,35(2):171.

    [3] 贾娜,刘根义.遗传及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影响的双生子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2(1):63.

    [4] 王米渠.中医遗传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239.

    [5] 张惜阴,王淑贞,等.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6] 冯作化,马文丽,王丽颖,等.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7] 子兰.尿液HCG与脉象关系[J].Sbi Yongji,2001,7(6):408.

    [8] William J.Alms,Raanan Arenes,Philippe F.Backeljaum et al.The 5 Minute Pediatric Consult [M].US: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0:11.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