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新修本草》所引《药对》主要是为论证药名,其在蒴翟条下云“《药对》及古方无蒴翟,惟言陆英也”。但掌禹锡所引徐之才《药对》有蒴翟(见温疟通用药),可知《新修本草》所引必非徐之才《雷公药对》。但《新修本草》所引有可能是古本《雷公药对》,即《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雷公药对》。《吴普本草》中有80余药引有“雷公云”,或是古本《雷公药对》佚文。
《徐仪药图》
《新修本草》在积雪草条下引有《徐仪药图》,谓积雪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徐仪药图》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无著录。徐仪不知何许人,《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徐仪,隋开皇九年隐居于钱唐。苏颂《本草图经》引《天宝单行方》谓连钱草“江东吴越丹阳郡极多”,钱唐属吴越之地,不知《陈书》所载隐居钱唐之徐仪与《徐仪药图》有无关联,待考。
甄立言《本草音义》
《新修本草》在天雄、发皮条下引有甄立言《本草音义》,内容是讨论字形的。《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本草音义》七卷,甄立言撰”。则该书作于隋时。《旧唐书》有甄立言传,谓甄立言为甄权之弟,除《本草音义》外,还撰有《古今录验方》50卷。
《食经》
《新修本草》在米条下引有《食经》,论作米当用稻为之。此《食经》不知何人所作。《隋书·经籍志》不仅转载了《七录》所录的诸《食经》,还载有“《崔氏食经》四卷”、“《食经》十四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有“《食经》九卷,崔浩撰”、“又(《食经》)十卷”、“又四卷,竺暄撰”、“《淮南王食经》一百二十卷,诸葛颍撰”、“《食经》三卷,卢仁宗撰”;《新唐书·艺文志》所载与《旧唐书》同。《医心方》在米条下录有《崔禹(锡)食经》,是《崔禹食经》有论及米者,不知《新修本草》所引是否出于《崔禹锡食经》。丹波元胤《医籍考》认为《崔禹锡食经》即《隋书·经籍志》所载之《崔氏食经》,高文铸[4]先生续有考证,认为《崔禹锡食经》成书于六朝,可参。《医心方》引有《崔禹锡食经》100余条。
除本草文献外,《新修本草》还引有《甲乙经》(铁落)、《范东阳(汪)方》(陟厘)、《小品方》(王孙、陟厘、堇汁)、《万毕方》(堇汁)、《类聚方》(牡荆实)、《千金方》(乌芋)、《诗经》(菖蒲、苦菜)、《左传》(熊脂)、《国语》(天雄)、《穆天子传》(稷米)、《吕氏春秋》(橘柚、稷米)、《山海经》(蛞蝓)、《尔雅》(茈胡等30药)、《礼记》及郑玄注(蠡实、雁肪、麻、稷米)、汜胜之《种植书》(稻米、稷米)、《汉书》(序例、胡桐泪、牡荆实)、《说文》、《通俗文》(蠡实)、《广雅》(白瓜子)、陆机《草木疏》(萝摩子、荚、吴茱萸)、《蜀都赋》(酱)、《博物志》(钩吻)、王子年《拾遗记》(陟厘)、梁《七录》(序例)、《颜氏家训》(苦菜)。
参考文献
[1]马继兴.中医文献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4.
[2]尚志钧.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18.
[3]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09.
[4]高文铸.《医心方》校点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745.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南京,210029) 王沁凯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