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水萍,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沟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实也。
苦菜,三月生扶疏(马按,“扶疏”疑为“复苏”之假借字。据上古音韵,扶为并母,鱼部韵。复为并母,觉部韵,系同声通假。疏为山母,鱼部韵。苏为心母,鱼部韵,系同韵通假。考苦菜为宿根生植物,据《本草纲目》苦菜条:“苦菜,春初生苗”,也即三月生苗而复苏之义)。六月花从叶出。茎直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此药以上文字《纲目》引文全同,以下至末句均略引)。今茗极似此。西阳、武昌及庐江、晋熙皆好。东人正作青茗。茗皆有浡(马按,“浡”字义为兴奋、振作),饮之益人。凡所饮物有:茗及木叶天门冬苗,并菝葜皆益人。余物并冷冷利。又,巴东间别有真茶,火煏,作卷结为饮,亦令人不眠,恐或是此。俗中多煮檀叶及大皂李作茶饮,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汁,即通宵不寐。煮盐人惟资此饮。而交、广最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笔辈。
占斯,生上洛。是木皮,状如厚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纵,一横。今市人皆削,乃假厚朴而无正纵理。不知此复是何物,莫测真假,何者为是也。
以上“天门冬”至“占斯”各药文均见《证类》引陶弘景(隐居)注,转引《桐君录》。
芎(艹穷),苗似藁本。论说花、实皆不同。所生处异。今东山(《纲目》引文作“山东”)别有藁本,形、气甚相似,惟长大尔。此条见《证类》卷八“藁本”项,据陶弘景注转引《桐君药录》。
木 部
茯苓,甘。
雷丸,甘,有毒。
巴豆,辛,有毒。
茗,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此条见《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桐君录》曰”。
茶花,状如栀子,其色稍白。此条见《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桐君录》,“又曰”条。
莽草,苦,有毒。
鬼箭,苦,无毒。叶如桃,如羽。正月、二月、七月采。阴干。或生田野。
黄环,辛。
石 部
石胆,辛,有毒。
黄符(黄石脂),辛,无毒。《证类》缺此文。
青符(青石脂),辛,无毒。《御览》缺此文。
白符(白石脂),甘,无毒。
黑符(黑石脂),甘,无毒。
阳(《御览》作“羊”)起石,无毒。
白矾石(《御览》无“白”字),有毒。
钟乳,甘。
以上各药除缺文外,均见《御览》据《吴氏》转引《桐君》。《证类》所引,《吴氏》与此全同。
虫 部
班猫(斑蝥),有毒。(此条均见《御览》及《证类》据《吴氏》转引《桐君》。
马刀,咸,有毒。此条见《御览》据《吴氏》转引《桐君》。
附 方
治诸瘘方:赤小豆、白莶(蔹)、黄芩、黄耆、牡蛎,凡五物,分等,下筛。酒服,方寸匕。此条见《医心方》卷十六据《小品方》转引“《桐君》说”。
编者注:正文仿宋体为《桐君采药录》辑佚文,宋体为著者说明。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马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