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医药史料 > 正文

战国至东汉时期(4)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内经》认为,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和外界致病因素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要看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果人体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入,或侵入人体但不能使人致病;而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邪气时,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病。《内经》具体论述了影响正气强弱的各种因素,如体质,年龄、地理环境和精神状态等。同时还指出,尽管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和病变机理错综复杂,但总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脏腑功能紊乱等一般规律。其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其中的基本纲领。此外,书中还就疾病传变的途径、规律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病理变化进行了讨论。 诊法治则学说 《内经》的诊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这也是后世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对于望诊,《内经》尤其强调对神、色、形和舌象的观察。《灵枢·大惑论》指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表明神的盛衰是判断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色泽的诊察,则是以面色为主,这也是辨别五脏气血盛衰,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内经》还描述了14种舌体的异常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闻诊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首次提出五声、五音应五脏的理论。根据各脏腑的不同特点,《内经》分析了病变脏腑的声音变化,讨论了产生异常气味与病变性质的关系。 《内经》十分重视问诊,认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素问·征四失论》)要求治疗前“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素问·三部九候论》),注意病史采集和掌握现有病证的临证表现,同时还应当了解病人的饮食、居住环境、情志状况、社会地位变化等情况。 《内经》将切诊分为切脉和切肤两部分。气血通过血脉而环流于周身,因此从脉象的变化中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及预后等情况。切脉分为三部九候法和人迎寸口诊脉法、诊胃气等方法。《内经》主要对三部九候法作了详尽的论述,提出了四十多种脉象。此外,《内经》还讨论了脉象与五脏、脉象与季节的关系等内容。

     《内经》中的四诊,既各是一种独立的诊断方法,又是在临床应用时相互配合的,这种被称之为“四诊合参”的方法,至今在临床诊断上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经》中还有关于治则的丰富记载。涉及的主要治则有:因时因地因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的三因制宜原则;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标本论治原则;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扶正祛邪原则;恢复阴阳平衡以达阴平阳秘的调整阴阳原则;等等。这些治则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在辨证立法和治疗上的灵活性,迄今在临床上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运六气学说 五运六所学说简称运气学说,它是研究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特别是自然界气候的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变化规律的学说。运气学说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与生物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为基础,把自然变化的现象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并从宇宙间的节律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希望以此为根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防病治病。这充分反映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以五行、六气、三阴三阳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配合的甲子作为演绎工具,从而推测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疾病流行的情况。《内经》的运气学说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有周期性的规律,人体的病理变化也相应地具有明显的规律,在运气太过或不及的年份这种变化就更为明显。由于气候变化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运气学说的内容除了医学外,还涉及到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历法以及生物学等各方面知识。运气学说这一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说,至今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