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医药史料 > 正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董奉(220~280)

  董奉,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

  二、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后魏高湛《养生方》称王氏“专好经方,洞识养生之道”,唐。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说”,近代对王氏是否任晋太医令以及是否如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所言为张仲景之亲授弟子,尚未有定论。

  王氏著述《脉经》厥功甚伟,还为整理张仲景《伤寒卒病论》作出贡献。宋《太平御览》引高湛谓王氏编次此书为“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但有的学者认为王氏在编次过程中,增入他自己编选的内容:如现行成无己本《注解伤寒论》中最后包括《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之后八篇,即是王氏所增补,与其所编《脉经》时的相应篇章核对,可资佐证。

  由于王氏编次《伤寒论》,后代医家对其毁誉不一。誉之者认为张仲景之学得王叔和之功而能保存下来,认为王叔和“功莫大矣”,而毁之者则责备王氏把张仲景原著之本来面目弄得模糊不清,使人无法得窥其原貌,甚至是面目全非,两种观点尖锐对立。事实上,张仲景之《伤寒卒病论》确因有王氏之编次而得以保存,即便次序在编修时有所错乱,亦不至于弄得如“错简派”所指责者那样,完全已非本来面目。

  除以上有关脉学和整理《伤寒杂病论》之外,王叔和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的论述。王氏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

  三、皇甫谧(215~282)

  皇甫谧,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一作灵台)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绳池县附近)。其曾祖是汉太尉皇甫嵩,但至皇甫谧时,家境已清贫,而他幼时也不好读书,直到二十岁以后,才发愤读书,竟至废寝忘食,终于成为当时著名文人。《晋书·皇甫谧传》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林亿在校《甲乙经》的序言中称他“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当时晋武帝曾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婉言辞绝,在他的《释劝论》中,表达了他对爱好医术的愿望,对古代医家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的仰慕之情,深恨自己“生不逢乎若人”。晋武帝爱惜其才华赐给他很多书。由于他身体素弱,加之长年劳累,也卷入当时社会上服食之风,后来竟罹患风痹,右脚偏小,十分痛苦,几至自杀,自此立志学医,终于习览经方,遂臻其妙。“(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林亿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无以济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自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

  在原有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他除广泛阅读各种医书外,将《灵枢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中针灸,加以整理归纳,使其“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为历代研习针灸学的必读课本。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