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07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注】
寸口者,统言左右三部脉也。脉动法乎四时,命乎五藏,然必因其王时而动,则为平脉也。假令肝旺于春,随其时,色当青,脉当弦,此不病之色脉也。若色反白,脉反浮,此非其时,乃病之色脉也。四时准此。
【集注】
尤怡曰:王时,当时至而气王,乃脉乘之而动,其色亦应之。如肝王于春,脉弦而色青,此其常也,推之四时,无不皆然。若色当青而反白,为非其时,而有是色,不特肝病为然,即肺亦当病矣。
08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注】
冬至之后,得甲子日夜半,少阳之气始生,天渐温和,气之常也。若未得甲子,天即 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气未应至而先至者,是来气有余也。已得甲子,阳气渐盛,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气应至而不至者,是来气不足也。若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气应去而不去者,是去气太过也。若天过温如盛夏时,此为至而太过也。气应至而甚者,是至气太过也。太过者,其气淫,则薄其所不胜,乘其所胜也。不及者,其气迫,则所胜妄行,;所生者受病,所不胜薄之也。此『内经』所谓谨候其时,气可与期,余皆仿此。
09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
而极也。
【注】
脉浮虚风之候也,关前之寸脉浮者,病在表也;关后之尺脉浮者,病在里也。虚风在表,故主腰痛背强不能行也。虚风在里,故主短气而极也。
10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注】
阴阳偕行,顺也;阴阳独行,逆也。厥,逆也,逆阳独行,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也。
【集注】
李?曰:厥阳即阳厥也。『内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此厥阳独行,有阳无阴之大概也。
高世栻曰:按此为有阳无阴,是为厥阳也。经曰: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荣于四肢也,乃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此所以为有阳无阴,而为厥阳独
行也。
11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
即愈。
【按】
「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实气相抟」之十八字,文理不顺,衍文也。血气入藏之「血」字,当是「厥」字,始与卒厥相合,必传写之?也。
【注】
此详申阳厥、阴厥生死之义也。厥气者,逆气也,即逆阳逆阴之气也,气逆则乱于胸中,故忽然眩仆,名曰卒厥。若唇口青,身冷,是阴进阳退,则为入藏,即死也;若身温汗自出,是阴消阳长,则为入府,即愈也。
【集注】
沈明宗曰:邪气入藏,神明昏愦,卒倒无知,谓之卒厥。若唇口青,身冷,神机不能出入,藏气垂绝,所以主死。经曰:血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暴厥是也。若身和汗出,乃邪气入府,不得出入,一时卒倒,非藏绝之比,顷时阳机外达,邪气随之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