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论“天人相应”与“节气灸”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3、“节气灸”是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治则的防病方法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的方法,它是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治则极具特色的防病方法。这种特色可从下面的论述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1)“节气灸”介入的关键时机是时令节气更替交接之时
    顺应天序是“节气灸”的一大特色。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的方法,所以一定的时令节气应是“节气灸”介入的关键时机,也就是说“节气灸”的施用应具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因时制宜,适宜的介入时机是发挥“节气灸”效力的一个关键条件。因时制宜是指依据自然界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结合机体的机能状态而采用适宜的防治方法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医学非常重要的防治原则。《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 《素问?八正神明论》:“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那么,为什么 “节气灸” 通常选择时令节气的更替交接之时来应用?时令节气的更替交接之时与艾灸方法的介入有什么契合关系?这是因为:时令节气尤其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二分二至之时为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阴阳消长的转折时期,是阴阳升降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命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临床可见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我国古代医家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防治方法,“节气灸” 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
    (2)“节气灸”更强调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
    一般而言,“节气灸”施用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它并不仅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单一预防作用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更应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具有广谱性的扶正固本方法。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机体的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依“天序”变化而显露的疾病端倪就会依靠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
“节气灸”为什么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对外界的影响不仅有被动的适应能力,也有主动的调节能力。人体的这种适应与调节能力称之为“正气”,它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要想避免人体遭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就必须增强机体“正气”。“节气灸”正是体现中医的这种“因时制宜”加强机体整体机能的具体针灸方法。根据“天人相应”及经络理论,人体的经络气血是受“天序”阴阳变动之气影响的,正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所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此段描述了自然界时令节气的变化与人体的经气盛衰的关系。此时可依据经气盛衰的变化特点借用针灸方法以调和经气,平衡阴阳,则可扶助正气。应该特别强调的是:针灸方法具有与药物补充完全不同的作用特色。它应用中医藏象经络学说将疾病的发生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机体经络气血的变化规律若与自然四时节令之气不能同步适应,则会造成经络气血紊乱并诱发疾病。如果我们能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时令节气阴阳转化节律变动剧烈但疾病还未出现之时,及时地在相应的腧穴上的应用适宜的刺激(比如“节气灸”),通过机体内在的经络网络,在不同层次全面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对多靶点和多环节产生调节,使机体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这过程中,针灸适宜的刺激具有良性应激原的特点,它虽然没有向体内直接补充任何药物,却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机体的潜能,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能力。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