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中医诊法 > 正文

中医治疗乙肝重大理论突破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立足中医,开拓新路,迷途当返

? 综观国内历年文献,截至今日,把“乙肝病毒”纳入中医的“清热解毒”之治者,仍十有八九,其中虽有以健脾补肾为主的立法用药,但也要合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苦寒中药,谓之“扶正解毒”,甚至合用西药强力宁、肝利欣、干扰素、多糖类等类似清热解毒中药的西药。究其拘于“乙肝本姓毒”的纸上语之因,乃是长期以来,西医观点对中医学术的冲击所至,也是中医的“邪毒概念”的西化和解体。众所周知,经多年的大量的临床验证,全国许多致力于乙肝临床研究的行家,先后提出走清热解毒之路,或扶正解毒之路,治疗乙肝和早期肝硬化疗效茫然的忠告,实践证明,即使对急发者初用有效,但终至久用相反。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此路不通的忠告千真万确,然而拘于乙肝本姓毒的不实之作至今仍招摇过市。笔者曾圃于扶正解毒之治,走过了八年失败的艰辛探究历程,于六年前毅然“迷途知返”始坚持中医的“邪毒概念”立法用药,并以大量的事实证明慢乙肝的病机,本于“虚寒湿痰瘀”五因之害。首创“脾肾同治、肝胃同治、痰瘀湿浊同治”三同治之法,并遵仲师“治肝先实脾”“脾旺不受邪”之旨,一反清热解毒治慢乙肝的常法,先后研制了以健脾实脾为主的系例“消症复肝丸”(见《中医杂志》95年4期)“加减朱氏复肝丸”(见《上海中医药杂志》96年9期)等温健脾肾胃治慢乙肝的方药,经治数千例慢乙肝和各型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取得重大突破,且愈后疗效巩固。此乃笔者转出清热解毒的死胡同,开拓一条现实的,经得起临床验证和中西医理论证的治疗慢乙肝和早期肝硬化的特色新路。所谓特色,乃与众不同,既有组方愈病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又有简便廉验的实用性和开发性,实践证明,我创制的系例“消症复肝丸”“加减朱氏复肝丸”其疗效大优于国内外同类药品,且久服无毒付作用。

    二、确立病机,“五因”是本,“热象”是标

? 笔者于六年前总结了按“肝炎”“病毒”观点选方用药的多年失败教训,并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了慢乙肝的病机本于虚寒湿痰瘀“五因”之害,临床发现慢乙肝患者本质虚寒者十有八九,湿热者百仅一二,即使是急发乙肝者出现的黄疸和热象,亦均属标症,寒凉药务必慎用,且要中病即止,善后即转温健脾胃于以巩固。盖治病必求其本,消除慢乙肝固疾的“五因”之害,即是求本之治,所谓“虚寒”乃重在脾胃,“湿痰瘀”乃是脾胃虚寒的病理产物,因此说明健脾实脾是治疗慢乙肝的本中之本,故笔者提出“形之于肝,治本在脾”“虽在治脾,正以救肝”的纲领性治肝大法,是经得起中西医理推敲的,是合乎客观事实的,据历年报导,健脾益肾剂除提高T细胞诱生干扰素之外,且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是内源性毒物,按中医的“邪毒概念”分析,当属脾虚的病理产物痰瘀湿浊之类。实践证明,慢乙肝的肝功能长期异常,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用清热解毒的常法和西医抗病毒的常法洽疗,多久治不愈,或波动反跳,其原因是病机思路和治疗大法的标本倒置,盖肝病治脾,能较快消除乙肝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出现的“肝病及脾”证状如:脾阳虚衰,中气不足,寒湿困脾,脾胃失和,脾肾阳虚,肝逆犯胃,肝脾不和及湿热内阻等等症状。肝病治脾能迅速纠正乙肝早期肝硬化中的蛋白比例例置,能迅速消除慢乙肝患者的不耐疲劳证状,因此肝病治脾,只有温健脾胃,才能抓住根本,这和拘于清热解毒和西医抗病毒之治的标本倒置,实有不可雷同之处,中医学历来注重宏观的事实,事实是胜于雄辨的。

    三、继承创新,发扬特色,走出低谷

?  笔者所谓的治疗乙肝的新路和特色及所拟系列“消症复肝丸”均在继承朱良春老师60年代公之于世的“复肝丸”基础上,大胆演变和创新的,并在慢乙肝的病因病机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论点,开拓了中医治疗乙肝和早期肝硬化的新路,效著理澈,故欲抛砖引玉,以圆其说。盖中医学中没有“乙型肝炎”的病名和论述,因此既不可牵强附会地把西医的“病毒”和肝细胞坏死之“肝炎”的理论来指导治疗,规范用药,评价疗效和遗后,又不能不讲辨证,标本倒置的搬用中医学中治疗“黄疸”的清热解毒法,而是要弄清乙肝固疾的病因病机的真谛,弄清自拟方药所以取效的机理,设想这就是很有中医特色的研究工作。当前中医药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形势十分严峻,中医要走出低谷,光讲理论不行,特别是象乙肝肝硬化之类疑难病的疗效。朱良春老师说得好“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要以中医自身的独特理论体系,借鉴现代科学的某些观点,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升华和创新,中医才能真正走出低谷。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