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3)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滑泄,精血俱损,阴虚内热,灼液伤津,筋骨失养致成痿证。
(4)脾胃亏虚,精微不输: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中气亏损使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之源不足,五脏失于濡养,气血运行及筋骨荣养失常,而出现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肢体痿弱不用等症状。
2、辩证论治
痿症的辩证论治首先分清虚实。凡属起病急,发展较快,属于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者,多属实证。病史较长,起病与发展缓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者,均属虚证,也可出现虚中夹实的证候。
在治疗中一般都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总的治法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
(1)肺胃津伤:
证候:双足突然痿软,甚至腰脊手足痿软不用。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生津,润肺益胃。
方药:清燥救肺肠。
(2)肝肢亏损:
证候:双足渐痿疲,遗精早泄,腰脊酸软,头目眩晕,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方药:虚潜丸。
(3)湿热浸淫:
证候:双足痿软,或微肿发热,恶热喜凉,面黄身重,胸脘满闷小便短赤热痛,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通利筋脉。
方药:二妙丸。
(4)脾胃亏虚
证候: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神疲气短,腹胀面浮,面色无华,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中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
3、辩证施护
(1)肺胃津伤证:
①患者多急性发病,病热迅速发展,甚至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故应安排住单人房间,以便于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移至普痛病房。
②病室宜凉爽、湿润、舒适。
③本证病情变化急骤,需仔细观察,以辨明虚实,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若起病急,发展快,初起时有发热、拘急、疼痛、麻木等,多属实证;如起病缓慢,病程长,肢体弛缓不痛,肌肉萎缩,多为虚证。
④观察患者肢体自主运动的能力是否减退或丧失;肢体活动度和肌张力有无减退以及肌肉是否出现萎缩和萎缩的程度如何;皮肤感觉,浅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等,从而判断病情轻重和转归趋向。如临床表现下肢痿软明显加重,上延至腹部、胸部肌肉。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等情况,说明病情危急,应进行抢救。
⑤急性期病情继续发展加重时,应卧床休息至病情稳定。若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做好安全保护工作,防止跌伤,进入恢复期尚可自主活动,注意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急性期或发热患者给流食或半流食,热退后改为软食,多给
予滋养肺胃阴津作用的食品,如雪梨、鲜藕、西瓜、番茄等,忌食辛辣及肥甘厚味。
(2)肝肾亏损证:
①患者多属阴虚,阴虚则内热,喜住阴凉湿润,通风良好的病室。
②患者常有眩晕、脱发、咽干、耳鸣、遗精、遗尿及痿疲无力等症状,选用针灸疗法效果显著,常用穴位有:太阳、风池、百会、翳风、肾俞、肝俞、胆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绝骨、天突、肩髃、曲池、支沟、外关、阳池、合谷等。亦可用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
③饮食以补益为主,如猪牛羊脊髓、蹄盘、芝麻、银耳、淡菜、甲鱼、牛奶、鸡蛋等。辛辣炙煿之品可以助热,当慎用。
(3)湿热浸淫证:
①病室宜阴凉干燥,病床不宜过高,以便于患者上下活动。
②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下肢腰背痿软者要定时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发生褥疮和垂足。若患者局部感觉障碍时,应避免碰撞,并加强巡视。
③合理使用保护设施,如弹簧垫有利于压力均匀分散,气垫床可使皮肤所受压力降低,对伴有多外汇褥疮的患者特别适用,或有普通病床上加泡膜弹性床垫,以减少局部皮肤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