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医家说:所谓“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08年的三伏天,见新闻报道有说是从7月9日开始的,每10天为一伏,到8月18日为则伏。
7月8日,某晚报大篇幅报道有关“天灸”的信息和开诊医院及时间。第二天,城内各大媒体又有相关报道市民冒雨追“天灸”。同时,有报道发出质疑的声音“三伏”天未到为何推“天灸”?并且从参与“天灸”的市民中反映出来的是各大医院对08年“天灸”的不同解释及收费标准不一的疑惑。
据报道称:今年只有广州市中医院等极个别医院仍坚持按传统定在7月19日“开灸”。大多数医院都在今天抢先推出“前伏灸”或称“伏前灸”。某中医院甚至将今天定为“初伏天”,而把真正的“初伏天”(7月19日)改为“中伏天”。
对此种种疑惑,笔者向熟悉的名老中医进行了咨询,对身边参与“天灸”的亲朋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借此能揭开心中的某些个疑惑。
疑惑一:08年的“三伏天”是指哪三天?
解答: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2008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十八日,星期六,壬辰日,今日夏至,根据以上算法2008年7月19日入伏(初伏),7月29日中伏,8月8日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2008年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若在8月8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第一天。而中伏究竟是10天还是20天,取决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的早晚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早晚。一般三伏天大多是30天,偶然才是40天。
疑惑二:08年的“天灸”为何选择在7月9日开始?
解答:
医院在08年的7月9日抢先推出“前伏灸”或称“伏前灸”。某中医院甚至将这一天定为“初伏天”,而把真正的“初伏天”(7月19日)改为“中伏天”。对此,各有各的说法。
说法一:有医院的专家对这种篡改“祖宗历法”的做法表示不赞成。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机体阳气最充沛最旺盛的日子。此时通过选用特定穴位连续三次用一些辛温、温阳、逐痰、祛寒的中药膏剂进行穴位贴敷效果比较好。按照这种理论,三伏天的时间是不能随便变的。
说法二:部分医院的专家称:虽然“三伏天”不能随便篡改,但今年的天气热得早,早些“开灸”也有一定依据。也有医生称是“被逼提前”:“别人先做我们不做,消费者就被抢走了。要知道,无论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都很难有一个收费项目能赚得这么快这么干脆!”
结论:说到底,抢先“天灸”是为了抢夺消费群,达到盈利的最终目的。可见,钱是人人觉得可爱之物。市场就这么大,蛋糕也只有这么多,你搞个“噱头”诱拐消费者,先已被你占了天时、地理,再加上人和,这钱源哪能不滚滚而来呀!
疑惑三:为何各医院的“天灸”收费标准不一?
背景说明: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解答:
从中草药的成分来讲,在网上查找不到,一些医院专家也不会把这些药方透露出去,那是属于秘密。但既然是行内做法,可以断定药材成分相同或者类似,价格也不会相差太远,做法雷同,由此可推成本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