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穴:肺、皮质下、三焦。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耳部消毒后按摩1分钟,以充血为度。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左右)粘在0.7×0.7厘米大小的胶布上,探测到敏感点后,用小镊子将此胶布块贴在穴位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穴每次1分钟。每次贴1耳,两侧交替,每周3次。每一疗程为半月,疗程间隔5日,当症状、体征消失后,再贴敷一、二疗程,以求巩固。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出血停止,皮肤紫癜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显效:口腔粘膜等出血停止,皮肤紫癜消失90%以上,血小板计数上升;有效:口腔粘膜等出血减少,皮肤紫癜大部分消失,但停止治疗后易复发;无效:治疗前后,体征症状无改善。
治疗30例,按上述标准痊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达100%[9]。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血海、三阴交、肾俞、脾俞、肝俞、膈俞、涌泉。
(二)治法
采用国产LM-H型光-磁量子治疗仪.He-Ne激光波长为6328埃,输出功率7mW。治疗时将探头贴紧穴位皮肤,每日照射一次,每次每穴6~8分钟,10次为一疗程。二个疗程之间休息三天。效果不佳可连续重复数个疗程,显效者可巩固1~2个疗程,巩固阶段可隔日照射一次。
(三)疗效评价
用本法治疗45例,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17例,良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在38例有效者中,1个疗程获效者22例,2个疗程获者10例,3个疗程获效者6例[10]。
上述几种疗法的疗效评判标准不一致,故其有效率有高有低,我们以为第一种疗效评判标准较为严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蔺云桂。针灸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病一例报告。新中医药 1958;(5):44。
[2]蔡立皓,等。针刺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4例近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2;12(5):3。
[3]殷之放。针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4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 1993;14(10):24。
[4]夏人霖。针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探讨。针刺研究 1983;8(4):250。
[5]申旭德。针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 1983;(针灸增刊):6。
[6]夏人霖。针刺对血小板数的影响。陕西中医 1982;3(2):29。
[7]郭诚杰,等。针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陕西中医 1989;10(4):177。
[8]许美纯。艾灸八{1}和腰阳关治疗血小板减少25例。新中医 1983;(1):34。
[9]刘昌华。王不留行籽贴耳穴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山西中医 1986;2(4):22。
[10]丁果元,等。光-磁量子生物信息同步输入穴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3;13(1):49。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