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治点位置:上述3椎,以每椎棘突为1挑治点,其周围0.5厘米处取6个挑治点。此7点(即棘突1点和周围6点)成梅花形分布。3椎共21点。
(二)治法
器械:特制不锈钢针1根(长5厘米,直径1毫米)、手术刀1把、小火罐1个。
患者正坐,头向前倾,充分暴露穴位。开始3次,分别挑治颈椎6、7和胸椎1棘突挑治点,第4至12次,分别在棘突周围左右上下相对称两点挑治。选定挑治点,常规消毒,局麻后,挑破皮肤,挑出白色纤维物数十根,直至白色纤维挑净为止。挑治后有少量出血,擦干并拔火罐,吸出少量血液,即起罐,再将血擦干,盖以消毒敷料。第1~4日,每天挑治1次,第5次起,每周挑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例74只患眼,显效16只(21.7%),有效34只(45.9%),无效24只(32.4%),总有效率为67.6%[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光明、三阴交、足三里、养老、曲池、内关、合谷。
配穴:肾俞、肝俞、血海。
(二)治法
药液:当归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
以主穴为主,每次取1穴(双侧),体弱者可酌加配穴1穴(双侧)。第一疗程,用当归注射液2毫升,加维生素C注射液500毫克混合:第二、三疗程取维生素B1注射液50毫克、维生素B12注射液100微克、当归注射液1毫升,三者混合。用5毫升注射器吸入药液,在针管中临时混匀,刺入选定穴位,获得针感后,快速推入药液,每穴注入1.5毫升。主穴轮流取用,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0例计200只眼,以类似上述标准评定,显效115只(57.5%),有效70只(35.0%),无效15只(7.5%),总有效率为92.5%[6]。
穴位电刺激
(一)取穴
主穴:睛明、攒竹、承泣、瞳子髎。
配穴:后溪、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鼻根部。
(二)治法
令患者取仰卧位,将直径8毫米的圆形铜片贴于主穴,用盐水纱布8层覆盖并固定,再将信息治疗仪的阴极置鼻根部,阳极置后溪穴。然后接通电源,输出高频电流脉冲信号,强度为10-7~10-10量级。每次治疗1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2例共62只眼,结果43只眼视力提高>0.1,同时经观察治疗后密度对应值明显降低[9]。
核桃壳灸加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肝、肾、皮质下、眼(均为耳穴)。
阿是穴位置:患眼。
(二)治法
药液配制:党参12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夜明砂10克、石斛10克、升麻6克、谷精草10克、枸杞12克、山萸肉10克、石菖蒲10克、白菊花10克、密蒙花10克,用纱布包在一起,放入药锅内,倒1000毫升温开水浸泡1小时,过滤去渣。将核桃壳(壳须是完整的两半,有裂痕者不用)在药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
用细铁丝制成一幅眼镜形架子,镜框外方分别用铁丝弯一直角形的钩,高和底长均约2厘米,其上插一1.5寸长之药艾炷,点燃。在镜框上套上浸泡过之核桃壳,戴在患眼前,病人取端坐位,每次灸30分钟,灸时以眼前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毕嘱患者自行按摩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穴10分钟。并眼球向上、向内、向外旋转16次。配穴酌取3~4个,以王不留行籽贴敷,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每穴按压2~3分钟。每次仅取一侧耳,左右交替。隔核桃壳灸每日1次,耳穴压丸每周换贴2次。灸15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