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近视眼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以裸眼远视力差,眼易疲劳,中度以上近视可出现眼底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尤以青少年多见。目前,西医治疗除配眼镜矫正视力外,尚无确切有效的办法。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现代报道,始于50年代[1],有的单位还作了百例以上大样本的观察。从60年代开始,皮肤针叩打被用于青少年近视眼的治疗。通过对照,观察到,叩刺经穴和经验穴的效果,较之按部位叩刺为佳。皮肤针法及其所发现的经验穴,至今仍是治疗近视眼的重要方法和穴位。70年代末起,多种穴位刺激法得以在本病中应用,如耳针(主要用耳穴压丸)、头针、肠线埋植、小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磁疗眼镜矫治,以及从传统方法中挖掘出来的隔核桃灸法等。
通过近二十年的大量的治疗实践,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临床规律:①针灸不仅对假性近视有效,对真性近视也有一定效果。②疗效与疗前视力有关,疗前视力好者,疗效好,差者疗效低,普遍认为0.1~0.3视力为一分界线。③病程增加,则痊愈率下降,但都有不同程度效果;屈光度增加,疗效也降低。④年龄愈小,治愈倾向越大,以10岁以下患者最为显著。⑤和国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发现不戴眼镜者,治疗效果要较戴眼镜者好,且有显著差别(P<0.001);另外,有遗传史者,疗效较差。
关于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机理,早在60年代就有人探讨过针刺对皮层视分析器机能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和日本的一些学者以皮层视区透发电位为指标进行了实验观察,探索额部和枕部经穴与眼病的关系以及针刺后对大脑皮层机能的影响,表明针刺是通过网状结构来发挥作用的[2]。
针灸治疗近视眼,近期疗效是确切的,但远期效果尚不够满意,而机理研究亦有待进一步深化。
【治疗】
电梅花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正光1、正光2;2、睛明、承泣。
配穴:风池、内关、大椎。
正光1穴位置: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
正光2穴位置: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二)治法
主穴以第1组为主,如效不显改用第2组,亦可交替使用。配穴酌取1~3个。以电梅花针具,接通晶体管医疗仪通电,电源电压9伏,电流小于5毫安;或接电针仪,频率调至60~120次/分。然后在正光1和正光2穴区0.5~1.2厘米范围内均匀叩打20~50下;睛明、承泣穴,每穴叩打5分钟左右。配穴叩打同正光穴。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半月。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视力达1.0或以上者;显效:视力增加3级(按视力表每一行或0.01至0.09为1级),但未达到1.0者;进步:视力增加1~2级者;无效:无增进或增进不到1级者。
共以上法治疗2676只眼,总有效率为94.2%。其中2284只眼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494只(21.6%),显效1307只(57.2%),进步461只(20.2%),无效22只(1.0%),总有效率为99.0%[3、4]。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眼、肝、肾、近视。
配穴:目1、目2、神门、心。
近视穴位置:位于耳甲腔食道穴与口穴之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穴,配穴2穴。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置于0.7×0.7厘米小方块胶布上,贴于选定之耳穴。应耳廓内外对贴,以加强刺激。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穴1分钟。每次贴一侧耳,如贴双侧,则应将治疗的耳穴数减少为3穴,以便于轮替。每周换贴1次,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