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穴必取,配穴据症状及抽动的相应部位酌加2~3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一小块胶布粘贴1~2粒王不留籽,两耳均取,并嘱家长协助揉压,压至耳廓发热、发胀,以能忍受为度。每日揉压3次,每次3分钟。每周更换1次耳穴,5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二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75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38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7%[5]。
体针加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四神聪、定神、风池;2.神阙。
配穴:肝俞、胆俞、脾俞、长强。
定神穴位置:人中沟下1/3与2/3交界处。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和配穴用针刺法,主穴为主,酌加配穴,针刺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主穴第二组用敷贴法。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地龙、胆南星各15g,防风20 g,人指甲5g,珍珠粉10g。将上药前6味放入砂锅内焙干,研成细末,再加珍珠粉混匀装瓶备用。于针刺第一疗程结束后3天行第二疗程时配合敷贴,先用温热水将肚脐洗净擦干,再将此药末放入肚脐孔内,填满为止,用胶布密封固定,每3天换药1次,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纱布缝一小口袋,装入药末,用绷带固定于脐部,可不必更换,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共治5例,通过2~5个疗程治疗,痊愈4例,有效1例,平均每例治疗38天[6]。
体针加头针
(一)取穴
主穴:合谷、太冲,舞蹈震颤区。
配穴:足三里、丰隆、风池、大椎、太溪 。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均用快速进针法,体穴于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宜轻,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留针30分钟,其间间歇捻转3次,头针要求每分钟以200次以上速度捻转,持续30秒,每隔10分钟捻转1次,共3次。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3日,进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例,痊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1%。较单纯体针组的治愈例为高(P<0.05)(7)。
【主要参考文献】
[1]武连仲,等.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156例报告。中医杂志 1993;34(7):423
[2]丁桂荣,等.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12例。甘肃中医 1994;7(4):37。
[3]张开权.针刺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32例。中国针灸1994;14(5):12。
[4]田岑娣.针灸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6;16(9):15。
[5]龚霞.耳穴贴压治疗儿童抽动症75例。中国针灸 1994;14(3):4。
[6]陈德林.针刺加制动散贴脐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例。新中医 1994;26(7):38。
[7]罗健。针剌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7;17(7):429。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