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701例(内含部分其他原因的腰痛症),总有效率为95%~100%[3,4]。
头针
(一)取穴
主穴: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腰部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
上述穴位均取。先针主穴,用28~30号1.5寸长之毫针。正中腰痛以枕上正中线为主,两侧腰痛以枕上旁线为主,交叉取穴。 针向下斜刺1寸左右,深度以达到帽状腱膜为主度,并要求产生一定针感(多为酸、痛、胀),然后持续捻针2~3分钟,捻转频率控制在100~150次/分之间,捻转角度控制在360°~720°之间。同时令病人作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运动,留针20~30分钟。如症状未完全缓解,可再捻针2~3分钟。并在阿是穴针刺,得气后提插捻转2分钟,使出现较强烈的针感,不留针或留针10分钟。为巩固疗效,头针可留1~2小时,或让病人带回家中自行取出。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5例(包括70例急性腰扭伤,5例腰椎间盘突出),结果痊愈48例,显效27例,总有效率为100%[5]。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委中、养老。
(二)治法
阿是穴必取,施拔罐法。可分三法:
一为针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在阿是穴直刺进针,得气后,再在其四周进针数枚,待得气后,将针缓缓拔出,仅留中心一针,采用架火法(即在针尾置一沾有95%酒精的棉团点燃),或用真空拔罐器抽气吸拔。留罐15~20分钟。每日一次,4次为一疗程。
二为拔罐法:在阿是穴及其附近,以闪火法吸拔2~3个,留罐30分钟,直至局部出现瘀斑。取罐后,在该部位用手掌面由轻—重—轻手法按摩数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不计疗程。
三为刺络拔罐法,其操作为:医者首先在压痛最明显之阿是穴,用手掌按压推揉片刻,使周围之络脉怒张。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3~5下,使之出血2~5毫升,即以投火法将罐具吸附其上,留罐10~15分钟,直至局部出现红晕。起罐后以药艾条施温和灸5~7分钟。隔日一次,不计疗程。
配穴每次取1穴,养老穴提插捻转强刺激不留针;委中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6~8滴。一般须配合拔罐法。
(三)疗效评价
共治急性腰扭伤患者275例,其总有效率在95~100%之间[9~11]。
指针加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拇指腹按压阿是穴,由轻渐重,患部有酸胀得气感后持续1~2分钟,并缓慢放松,反复5~7次后施以插法,亦由轻到重,得气后持续1/2~1分钟并缓慢放松,配合指揉法。然后施隔姜灸4~6壮,灸毕于局部回旋揉动片刻。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66例,痊愈88例,显效7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5.8%[12]。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腰痛点、阿是穴。
配穴:腰骶椎、神门、肾、交感、内分泌。
腰痛点位置:在对耳轮上脚与对耳轮下脚起始部的突起下方处。
阿是穴位置:对耳轮正中压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