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肩部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
首先在患肩上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在最明显的一处用三棱针或铍针迅速刺入,深1~2分左右,即出针。如此上、下、左、右,进行点刺,共5针,呈梅花状,范围以稍大于罐具口径为宜,点刺处则应血出如珠。如痛点较分散,每次刺络2~3个痛点。用闪火法或真空拔罐器拔罐10~15分钟,拔出1~3毫升血为度。去罐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并行被动活动5~10分钟,每隔2~4日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患者平时加强功能锻练。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28例,结果痊愈120例,显效54例,有效3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5%[11~13]。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尺泽、曲池、曲泽。
配穴:肩贞、肩髎、肩内陵、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一穴,配穴据症酌取,均为患侧。先在穴位及其周围仔细寻找有瘀血现象之静脉,然后用消毒三棱针刺破血管,出血10~20毫升,血止后拔罐5分钟。每10~20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0例,经1~3次治疗,痊愈28例,显效2例,总愈显率达100%[14]。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肩、锁骨、神门、肩关节。
配穴:肝、脾、皮质下。
肩关节穴位置: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二)治法
主穴取2~3穴,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物后,用5分普通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约持续半至1分钟。在运用手法的过程中,令病人适量活动患肩。疼痛较剧烈者,肩或肩关节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毫针刺每日1次,刺血隔2~3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8例,结果临床痊愈37例,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4例,其总有效率为94.4%[15,16]。
割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左手食指、中指绷紧阿是穴,右手持锋钩针迅剌入皮下组织,病人有酸、麻、胀感时停止进针,然后上下提动针柄,钩割数下,出针。加拔火罐,10~15分钟。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60例,痊愈56例,显效4例,有效率为100%[17]。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明。针灸治疗肩周围炎150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19(1):18。
[2]蒋利。针刺肩部三穴治疗肩周炎100例。中国针灸 1985;5(6):16。
[3]谢绪昌。巨刺法治疗肩凝症42例。陕西中医 1986;7(10):461。
[4]胡连峰,等。针刺治疗肩周炎120例。中国针灸 1984;4(5):24
[5]王艳春。肩陵穴治疗肩周炎225例临床疗效总结。辽宁中医杂志 1984;8(12):53。
[6]吴长欣,等。穴注加电针治疗肩周炎106例报告。江西中医药 1985;(2):53。
[7]张林昌,等。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20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 198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