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穴:灵台、大椎。
新奇穴位置:红线顶端1厘米处。
阿是穴位置:此指红线顶端。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取1穴;效不显时加配穴。新奇穴行常规消毒后,用30~32号2~3寸不锈钢毫针,与皮肤成30度角刺入,待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体放平,贴着皮肤表面,沿皮肤下循直线向“红线”顶端方向进针。进针要慢,要无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否则表示针刺较深,应重新将针尖退至皮下更表浅地刺入。待至“红线”顶端离“红线”1~2毫米处捻针,留针5~15分钟。其间,行针数次,观察红线消失情况,经捻转及留针2~3次后,待红线消失到1.5~2.5厘米长时,取针。阿是穴,用1寸毫针剌1针,针尖向下, 然后沿红线正中每隔2寸向下针剌一针,直到病灶。进针深度0·5~1寸,留针30分钟。配穴用28号毫针行泻法,提插捻转2分钟后,取针。每日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
(三)疗效评价
共治66例,痊愈6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4,5,9]。
【主要参考文献】
[1]朱阿林。电针治疗软组织炎的疗效观察。中华外科杂志 1960;8(2):190。
[2]金安德。针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138例临床观察。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73,北京。
[3]王淑琴。郄穴刺血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中国针灸 1982;2(5):19。
[4]李坤久。针刺治疗淋巴管炎5例,。内蒙古中医药 1985;(1):30。
[5]李丕清。针刺治疗淋巴管炎21例疗效小结。新中医 1989;21(6):31。
[7]张 仁。实用刺血疗法。台湾:志远书局 1992:159。
[8]吴农荣。火针治疗急性淋巴管炎18例。新中医 1988;20(3):38。
[9]乔艾乐。针剌治疗急性淋巴管炎40例 中国针灸 1997;17(8):20。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