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急性淋巴管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急性淋巴管炎系致病菌从破损的皮肤或感染灶蔓延至邻近淋巴管内,所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为多发于四肢,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并伴发热、恶寒、乏力等。
    针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古籍早有记载。现代报道自六十年代{1]后大量出现,在治疗上,采用针剌、艾灸、郄穴刺血及电针围刺等法,其中,大部分治法都受到传统方法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有较大发展。同时,使疗效不断提高。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痊愈率在95%以上,且大多在四、五天获愈。
 
【治疗】
 
    刺灸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红丝附近或两旁的经穴3~5处。
    配穴:红丝所过或所属经脉的郄穴。
    阿是穴位置:系红丝之头部和根部二处。
    (二)治法
    仅取主穴,如效果不明显可加用或改用配穴。主穴刺灸:先在经穴针刺,得气后作中强刺激捻转提插,留针;继在阿是穴施灸,用点燃的艾卷,从红丝的顶头部向根部缓慢移动,灸火离皮肤3厘米左右,以患者感热而舒适为度,约灸15~20分钟,待原来较细的红线灸成一宽而红的带,随即起针停灸。配穴刺法:在选定郄穴之两端各1寸处,用左手拇、食指按压,使静脉怒张,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速刺入2~3毫米,立即出针。如此反覆左右上下点刺四、五下,呈梅花形,针点距离1~2毫米,血出如珠即可。刺入手法应轻捷,不宜过深。如血出不畅,可稍作挤压。术后用碘酒消毒后,用纱布包敷。每日1次。如症情缓解,针刺或刺血穴点数可减少。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139例,总有效率达97.1%,其中1次治愈者109例(78.4%)[2,3]。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井穴 。
    配穴:阿是穴,合谷。
    阿是穴:指红线。
    (二)治法
    先确定井穴,系指红线所循或所过经线之井穴。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之出血。出血不畅者,应作挤压。然后,取阿是穴,从红线起点到止点,每隔1~2厘米点刺1针,放血少量;亦可用28号毫针刺;第1针刺在红线尽头处,隔2~3厘米刺1针,共刺数针。单数针,疾进疾出,摇大针孔,放出少量血;双数针可留针至症状缓解。如伴头痛、发热,针合谷,留针15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另可配合草河车60克,水煎2次分服。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14例,其中15例配合服草河车。结果全部治愈。最短1天,最长5天获愈[6]。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此指原发病灶。
    (二)治法
    找准原发病灶后,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病灶快速刺入,深约0.3~0.5毫米,待患者疼痛时针已拔出。一般肿势不大、范围较小的病灶,1次刺3~5针;肿势较大者,可刺肿块周围,每处只刺1针,不超过5针。对红线粗硬、压痛明显者,可在红线上截刺,每处只刺1针,不超过3针。要求针刺使病人痛者不痛、痒者不痒痛为度。刺后局部酒精消毒,敷上黄连软膏,外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
    (三)疗效评价:
    共治18例,均1次获愈[7]。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新奇、阿是穴。
上一篇:慢性肾炎
下一篇:急性乳腺炎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