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痹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痹证


   【概述】

    痹证系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疼痛、重着、屈伸不利、甚或红肿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痹的病名,首见于《内经》。针灸治疗痹证,在《素问·痹论》中即已明确提出:“痹,……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之后,《针灸甲乙经》载有各种性质及不同部位痹痛的针治之法。后世医著,诸如《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及《针灸大成》等,皆有这方面的丰富资料。
    痹证有虚实之分,证型颇多。本节仅讨论其较为急重的寒痹和热痹,与西医的风湿热、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有相类之处。

   【病因病机】
 
    痹证的发生,多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或系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其急性发作者多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肤经络。

   【辩证分型】

   (一) 寒痹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稍减,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面色少华,形寒怕冷,口淡不渴,脉弦紧,舌淡苔薄白。
   (二) 热痹
   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喜凉恶热,皮肤可见红斑,伴有全身发热,汗出,疲乏,心烦口渴,尿黄便干,脉滑数,舌红苔黄燥或黄腻。

   【治疗】
 
   (一) 寒痹
    1.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2. 处方:分二组。(1)全身取穴:大椎、气海、神阙、关元;(2)局部取穴:上肢:肩髃、肩髎、巨骨、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居髎、阳陵泉、梁丘、犊鼻、委中、悬中、昆仑、殷门、太冲。
    3. 方义:阳虚气弱,内外不固,寒邪易于侵袭,入于筋骨,发为寒痹,故取关元、神阙、气海,以壮元阳益元气,逐寒固表;大椎乃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既能祛散外感之邪,又可调和诸阳经气机,此为治本之举。局部取穴,多属关节局部及阳经之穴,旨在疏经活血,助阳散寒,系治标之法。局部与整体相配,标与本同治,共奏扶正祛邪、温经止痛之效。
    4. 治法:大椎先施泻法,后以温针留针;关元、气海、神阙,用艾炷隔物灸,前二穴隔姜灸,神阙隔盐灸。余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之法,针后,在关节附近穴位加清艾条悬灸15分钟。
    5.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十》:“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针灸聚英·卷四》:“身寒痹治曲池穴,列缺环跳与风市,委中商丘及中封,再兼临泣八穴攻”。
    (二) 热痹
    1. 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2. 处方:分二组。(1)全身取穴:大椎、身柱、曲池;(2)局部取穴:同寒痹。
    3. 方义:本型多系风热外邪乘虚侵袭或风、寒、湿痹延久化热。大椎、身柱均属督脉为清泄邪热之要穴,曲池为手阳明之合,亦为清热之验穴,取之以泻热邪;局部取穴,则重在行气血,通调经络。
    4. 治法:大椎、身柱、曲池,以28号毫针,得气后行凉泻法,行针1分钟~2分钟,中强刺激不留针。关节局部穴,宜用刺络加拔罐法,余穴用泻法,留针15 分钟~20分钟,间隙运针。

上一篇:
下一篇:神经衰弱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