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急性头痛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头痛系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中起病急骤、头痛剧烈者属急性头痛。头痛病名出自《内经》。而在《内经》中,也已提到急性头痛的针灸治疗,如:“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灵枢,厥病》)。至晋代,《脉经》采用刺风池、风府、眉冲、颞颥等方法治疗急性“头痛”;偏头痛。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补充了上星等12个穴位关于治疗本证的内容,该书所载“三十六黄”中也有7黄涉及本证;。元代《卫生宝鉴》则用头顶放血之法治疗风痰引起的“头偏痛”。明清时期,《针灸大全》则取八脉穴中的公孙、外关、列缺三穴,并配合不同穴组,以治疗各种不同的头痛。《东医宝鉴》提出了针“阿是穴”的观点。
    现代医学中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所致的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症,可归属于本证范畴。

   【病因病机】
 
    急性头痛的病因,分外感与内伤。外感多为风、寒、湿、热,但以风为主。其主要病机是:外邪自表侵袭经络,上犯巅顶,阻遏清阳之气;若风挟寒邪,则寒凝血滞,络道受阻,血郁于内而发为头痛;若风挟热邪,则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头痛。内伤头痛,多与伤及肝、脾、肾有关,其急性者,常为肝气郁结,化风化火,循肝胆之经上扰头面,引致偏头痛。

    【辩证分型】

    急性头痛,可辨为下列二型。
   (一) 外感头痛
    症见头痛剧烈,痛势陈作。如为风寒外感,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恶风畏寒,遇风尤剧,甚则头皮肿块暴起,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如为风热外感,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脉象浮数,舌红苔黄。
   (二) 偏头痛
    其痛骤发,痛势急剧;或左或右;可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反复发作,脉弦实有力,舌质红,舌苔黄。

   【治疗】
 
   (一)外感头痛
    1.治则:散寒清热,疏风止痛。
    2.处方:(l) 共同取穴:风池;(2) 分部取穴:头顶取百会、通天;前头部取上星、阿是穴、合谷;后头部取天柱、阿是穴、昆仑;(3) 分型取穴:风寒取风门;风热取大椎。
    上述穴位。根据头痛症型及所属部位配合选用。
    3.方义:风池通于阳维脉,又位于头部之两侧。阳维维系诸阳,主阳主表,“阳维为病苦寒热”(《难经》),故是穴乃头部通阳驱风、达邪解表之要穴。因头部为诸阳之会,部位不同,属经亦不同,所以,取穴需按部分经,远近相配,重在疏导各经阻滞之经气,含通则不痛之意;其中阿是穴所在,多是病邪结滞之处,针之以通导局部气血。病属风寒,加取风门,风门属膀胱经,太阳主一身之表,该穴可散风寒,解表邪;病属风热,加取大椎,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又是督脉与诸阳之会,能泄凤热,驱阳邪。
    4.治法:风寒、风热初起先补后泻,以泻为主;复发则均用泻法。风寒留针时间可据症情适当延长,风门穴针后以隔姜灸,灸5~7壮;风热,以皮肤针在头部反复作中强度叩刺。
    5.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合谷、天池、丝竹空、鱼际、四白、天冲、三焦俞、风池,治头痛”。“头维、大陵,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
   《神应经·头面门》:“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医学纲目·肝胆部·卷十五》:“头痛呕吐:神庭、印堂”。

上一篇:湿疹
下一篇:精液异常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