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部位:
胸部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儿科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相关疾病:
暂无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相关检查: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年长儿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跳不规则或感到胸前撞击心脏,突然下沉或停顿,心脏病患者发生期前收缩症状多明显。心脏听诊发现两次距离很近的心搏之后有较长的间歇,与脉搏间歇一致。期前收缩的第1心音多数增强,第2心音减弱
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如并发于心脏疾患后,心悸等症状多较明显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概述:
室性期前收缩是指由希氏束分支以下起搏点提早产生的心室激动,又称室性异位搏动,为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折返或自律性增高所致。频发(>6次/分或30次/小时),持续呈联律的,连续发生2-3次早搏,呈多源性或短阵心动过速者。QRS波群畸形显著或时限>0.14秒者。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因:
室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前无P波。②期前的QRS波增宽(年长儿>0.12s,婴幼儿>0.10s)畸形,其后的T波方向与之相反,如起搏点在房室束邻近,则QRS波接近正常。③代偿间歇为完全性。
在心电图同一导联中,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联律间期不等,为多形性期前收缩。每间隔一个窦性搏动之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二联律,每隔2个窦性波动之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为三联律如此类推,四、五联律等期前收缩每分钟在5次以上称为频发期前收缩,5次以下为偶发。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也有了一些新认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给予完满解释。根据晚近的文献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①折返激动。②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③触发活动。④并行心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诊断: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鉴别诊断:
对良性期前收缩与病理性期前收缩鉴别要点:
(1)病理性期前收缩(器质性期前收缩):①多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或有代谢紊乱及药物中毒等病理状态。②联律性或连发性期前收缩。③多源性或多形性期前收缩。④呈并行心律的期前收缩。⑤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显著增宽>0.14~0.16s。⑥各型期前收缩并存。⑦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搏T波发生改变。⑧R-on-T型期前收缩。⑨频发期前收缩。⑩运动后期前收缩次数增多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⑪心电图有心肌损害征象,如ST段、T波改变。⑫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Q-T间期延长的期前收缩。⑬起源于左室的期前收缩。
(2)良性期前收缩(功能性期前收缩,也有人称为单纯性期前收缩):①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多偶然发现②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活动不受限心界不大,无器质性心脏杂音。③期前收缩在夜里或休息时增多,活动后心率增快时期前收缩次数减少或消失。④期前收缩呈单源性,联律间期固定无R-on-T现象,无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无Q-T间期延长及ST段T波改变,无传导阻滞等其他心电图异常。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年长儿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跳不规则或感到胸前撞击心脏,突然下沉或停顿,心脏病患者发生期前收缩症状多明显。心脏听诊发现两次距离很近的心搏之后有较长的间歇,与脉搏间歇一致。期前收缩的第1心音多数增强,第2心音减弱
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如并发于心脏疾患后,心悸等症状多较明显
诊断: 期前收缩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在健康儿童较常见。仅有室性期前收缩,并非有心脏病,如何评估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应了解患儿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或晕厥发作,以及有无心脏病,需进行必要的检查。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预防:
健康小儿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过度紧张等以预防期前收缩的发生。积极预防先心病。防治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各种胃肠疾患。甲状腺功能异常症、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神经系统因素、低温、麻醉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过期前收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