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交叉注视部位:
眼
交叉注视科室:
五官科 眼科
交叉注视相关疾病:
暂无
交叉注视相关检查:
1、大多数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第一眼位有交替注视(alternate fixation),双眼视力相等,向两侧看时有交叉注视,即向右看时,左眼注视,向左看时,右眼注视。少数患者无交替性注视,斜视眼可发生弱视(amblyopia),弱视发生率约占40%,并且弱视程度很深,伴有旁中心注视。
2、斜视角大;一般大
交叉注视概述:
第一眼位有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向两侧看时有交叉注视,即向右看时,左眼注视,向左看时,右眼注视。交叉注视是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的一种临床表现。
先天性内斜视(congenital esotropia)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因为患儿父母对婴儿一岁以内的双眼眼位情况,常常不能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有可能把双眼视轴平等的不稳定性,误认为是先天性内斜。此外在婴儿时期,由于鼻部尚未发育完善,多有内眦赘皮及假性斜视,也容易造成混淆。有些后天性调节性斜视,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发生,以上这些,都可引起诊断上的混乱。
交叉注视病因:
本病是先天性疾病,无明显病因。
交叉注视诊断:
交叉注视鉴别诊断:
与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等相鉴别。
先天性内斜也应与眼球后退综合症、Mobius综合症、外展神经麻痹来鉴别。
1、大多数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第一眼位有交替注视(alternate fixation),双眼视力相等,向两侧看时有交叉注视,即向右看时,左眼注视,向左看时,右眼注视。少数患者无交替性注视,斜视眼可发生弱视(amblyopia),弱视发生率约占40%,并且弱视程度很深,伴有旁中心注视。
2、斜视角大;一般大于30△,约有50%患者超过50△,远近距离斜视角相等,且稳定,不受调节影响,偶见斜角在几个月内有明显改变。应该注意的 ,患儿两眼常常不能外展,但这不是双眼外展神经麻痹,而是继发于交叉注视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先天性内斜视患儿偏斜度较大,且有弱视,但无交叉注视,此容易将有旁中心注视眼误认为是一侧外展神经麻痹。事实上,先天性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是很少见的。
先天性内斜也应与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外展神经麻痹来鉴别,其鉴别方法如下:①将患儿头部固定于直立位,使患儿头部轻微地水平快速及缓慢转动,给迷路以刺激,尤其是水平半规管,瞬间可出现一细微的外展运动,发能密切观察,可以发现;②将有交叉性注视的先天性内斜患儿,包括一眼数日,则另一眼可产生外展运动;③牵引试验,在全身麻醉下,有交叉注视的先天性内斜患儿,牵引试验正常,外展时被动性阻力。如麻醉加深时,内斜视可以消失,并且可呈现外斜。
3、常合并垂直性斜视: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至2~3岁时,可出现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val deviation,DVD),表现为非注视眼上转、外旋,注视眼下转、内旋;78%患者伴有下斜肌功能过强;还可见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性,震颤有时是隐性的,仅仅在遮盖一眼后出现,或在内收时眼震减轻,外展时眼震增加。
4、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证明轻度、中度远视占90%,双眼屈光相近似,散光或近视也可存在。
5、AC/A正常。
6、①测量斜视角,由于婴幼儿不易做三棱镜遮盖试验,常用Hirschberg和Krimsky方法测量,令患儿注视灯光,用基底向外三棱镜看用多大度数能将角膜反光点映在角膜中央即为斜角。②散瞳验光。③较大儿童做知觉试验。
先天性的斜视的临床特征是偏斜角大,斜视角稳定,伴有眼球运动异常。先天性内斜视可发生在全身正常小儿,也可发生在大脑麻痹和脑积水婴幼儿,发生在脑损伤患儿,其斜角多有变异随年龄增长,斜角可消失,偶有6月~1岁时,内斜视可以变为外斜。
交叉注视预防:
斜视儿童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异常先兆,3岁以上儿童要定期查眼,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避免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专家建议,为防止儿童斜视、弱视的发生,要加强儿童眼睛保健,切实合理用眼,避免超负荷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