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肌肉萎缩是怎么回事,肌肉萎缩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肌肉萎缩部位:

全身

肌肉萎缩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风湿科 心胸外科 骨科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肌肉萎缩相关疾病:

动脉瘤 后天性动静脉瘘 雷诺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腓骨肌萎缩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肌肉萎缩相关检查:

抗乙酸胆碱受体抗体(anti-AchR),尿肌红蛋白(UMb),尿汞(Hg),尿肌酐(Ucr),尿氟(F),血肌酐(Cr,Crea),维生素B1(VitB1,VB1),血清锌(Zn),羊水甲胎蛋白测定(AFP),脑诱发电位

肌肉萎缩概述: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肌肉萎缩病因:

  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1、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2、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3、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肌肉萎缩诊断:

    一、病史

  对于肌肉萎缩应注意年龄、发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长短等;急性发病,还是慢性发病,是逐渐进展,还是迅速发展。有无感觉障碍、尿便障碍,萎缩是局限性还是全身性。肌力如何,肌肉无力与肌肉萎缩的关系,有无肌肉跳动和疼痛,活动后是加重还是减轻。既往史应注意有无伴发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外伤、饮酒、椎间盘脱出、脊髓炎、视神经炎,药物应用史及中毒史等。有无特殊的遗传性家族病史等。注意感染史和预防接种史。

  二、体格检查

  1、注意肌肉体积和外观 临床上肌肉萎缩的诊断应两侧对比,即肌肉萎缩的范围分布,程度、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力和肌张力 肌肉萎缩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应注意肌容积与肌力的比较,注意肌肉萎缩部位的肌力,肌张力。检查时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应让患者尽量放松。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扩大。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某些肌病如废用性肌肉萎缩。

  3、肌萎缩的伴发症 如骨关节的变形,皮肤症状,沿神经走行有无压痛及肿物等。注意有无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和性质如深、浅感觉障碍或复合感觉障碍,感觉分离等,萎缩肌肉有无自发性疼痛和压痛等。

  4、注意有无全身性疾病 如肿瘤、糖尿病、恶性病变等。

  三、辅助检查

  1、全身性肌肉萎缩 考虑是全身性疾病所致应根据患者提示做相应的检查如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血和尿糖检查,自身免疫系统检查等。恶性肿瘤导致的肌肉萎缩常有肌电图异常。

  2、神经源性肌萎缩 根据萎缩范围和分布确定检查,一般肌电图、相应部位的 CT或MRI、腰穿检查、神经肌肉活检等。

  3、 肌源性肌萎缩 应检查肌电图、血清肌酶系列、血钾、血清抗体、尿肌酸检查,肌肉活检等。

肌肉萎缩鉴别诊断:

  一、肌肉萎缩的特点

  1、早期症状 肌肉萎缩早期可以不明显,肌力、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萎缩往往先在大鱼际肌的挠侧缘出现。

 2、肌纤维颤动 可用拇指轻叩萎缩的肌肉而诱发。肌纤维颤动的大小与病损范围、肌纤维长短成正比,肌纤维颤动的出现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3、 肌肉肥大 如果肌肉肥大,但弹力、肌力、位反射均减弱,则称假性肥大。假性肥大多位于萎缩肌肉的邻近部位,多见于肌源性肌萎缩。

  4、 肌强直 当肌肉收缩之后不能立即弛缓,仍呈持续收缩状态,必须经反复动作后才弛缓称肌强直。鱼际肌、盼肠肌、舌肌易引出,可见于萎缩性肌强直症。

 5、固有反射和胜反射 在萎缩的肌腹处用叩诊锤急速叩击,被叩击的部位出现肌肉收缩隆起,这种现象称肌固有反射。神经源性肌萎缩反应比正常人强,持续时间长。肌固有反射减低或消失时,多见于肌肉本身的病变。瞻反射:神经源性的或是肌源性的肌萎缩一般在肌肉萎缩部位位反射减低或消失。

  6、 感觉障碍 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肌萎缩可伴有感觉障碍。

 7、其他伴随症状 如萎缩性肌强直症可有脱发、秃顶、性腺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糖尿病性肌病时,肌萎缩也很突出。

 二、肌肉萎缩的定位诊断

  1、脑部病变引起的肌萎缩 可见于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经长时间后偏瘫侧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其特点为:远端明显,上肢突出。顶叶病变时其所支配的部位出现肌萎缩,多呈半身性。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等。

 2、 脊髓病变 其特点为:①常在肢体远端产生肌萎缩,近端较轻,可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分布;②有肌纤维颤动,当脊髓前角有病变时可见肌纤维颤动;③肌固有反射与健反射,脊髓病变时,肌固有反射亢进,肌萎缩严重时则减低或消失。健反射的改变,主要根据锥体束损害的情况而定,如果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时,则健反射减低或消失。脊髓病变可见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外伤或脊髓软化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