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休克是怎么回事,休克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休克鉴别诊断:

  一、出血性休克

  所谓出血性休克指的是由于大量丢失血液而造成的休克,其病因包括内出血和外出血两种。内出血由于发病隐匿,极易造成漏诊,常见的引起内出血而致休克的疾病包括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以及脾破裂、女性宫外孕破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等等。例如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在出现大量呕血和黑便之前,胃肠道内的积血可多达1000 ml以上,足可以导致休克发生,而患者却不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特有症状,此时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就十分必要,此类患者多有长期慢性上腹痛病史或溃疡病病史。脾破裂的患者常有外伤史,但也可为自发性脾破裂,患者常先出现左上腹疼痛,以后波及全腹,且出现腹部移动性浊音。这些线索对于脾破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确诊有赖于腹腔穿刺。另外,宫外孕破裂而致休克的患者多有阴道出血,造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多因对月经史注意不够,经阴道后穹隆穿刺出血液即可确诊。至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造成休克的患者多发生在长期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手术的基础上。患者发病急骤,表现为胸骨后、剑突下或后肿区突然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伴濒死感,同时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组等休克症状,但此时血压并不下降,甚至突然升高,随后可下降至正常范围以下。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造影均可确诊本病。

  外出血主要由于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而致,失血量一般超过总血量的15%以上,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休克。诊断较易,少有误诊。

  出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这种休克还包括由于体液丧失所致的休克,如烧伤、急性胃肠炎、过度利尿及肠梗阻、胰腺炎等,其特征为血液浓缩,血常规及红细胞压积测定有助于诊断。

  二、感染中毒性休克

  感染中毒性休克在内科临床上多见,系指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各种类型的 病原菌均可导致本病,常见的有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的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中毒型菌痢、胆管炎以及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休克型肺炎,另外亦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继发性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念珠菌败血症同样可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应引起重视。其他少见的病原菌如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一)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

  本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病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但在流行时成人亦可发病。起病迅速胖有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皮肤和我膜在短期内出现瘀点、瘀斑,并逐渐融合增多。患者精神萎靡,可伴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脊液多清亮,可无脑膜刺激征。本病的特征之一即为休克,可于起病早期发生,临床上遇有上述表现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患者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其血培养常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二)中毒型菌痢

  本病亦多见于儿童,发病多在夏秋季节。中毒型菌痢的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可于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出。但因本病起病急骤,在出现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及部液脓血便之前便可发生昏迷、抽搐及休克,故在临床上怀疑本病时应立即进行灌肠或肛门拭子采取粪便检查,若发现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坝阿作出临床诊断。

  (三)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败血症者以大肠杆菌为多见,但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亦不少见,其中约30%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发生休克。 患者以女性多见,多有原发病的基础,且翩多位于泌尿道、胆道或产道,休克于败血症早期即可发生,常表现高热、寒颤、全身酸痛及神经精神症状,血压降低明显,皮肤湿冷。确诊有赖于血培养阳性。

  (四)休克型肺炎

  此型肺炎的病原菌多为肺炎双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可有发热、咳嗽、胸痛及咯血、咯铁锈色痰等症状,其中约5%病例可发生休克,且常发生于呼吸道症状出现之前。尤其是老年人,休克发生时体温并不升高,白细胞总数亦在正常范围,但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并有中毒颗粒。早期肺部体征不典型,只是在做胸部X线检查时才发现有肺部感染的病灶。

  (五)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多发于每年的11-12月及5-6月,发病前常有野外作业史或鼠类接触史,以青壮年患者多见。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是本病的三大特点,起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寒颤,结膜及面部、颈部充血明显,呈醉酒貌。于病程3-5d在结膜、口腔部膜及全身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可排列呈链条状,此时约半数患者可出现休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早期可出现蛋白尿及血尿,部分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病的诊断有赖于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其血中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滴度多在1:1280以上,有诊断意义。

  三、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心律失常、重症心肌炎等患者,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系由于心输出量锐减而导致休克的发生。

  (一)急性心肌梗死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患者可有窒息及濒死感。心电图示盯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心肌酶学升高,尤其是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升高最具诊断价值。本病患者约5%-15%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血压下降迅速,颈静脉怒张,中心静脉压升高,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及肢端紫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极高,临床上须引起足够重视,但应除外其他原因,方可诊断。

  (二)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导致休克多见于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一般不易导致休克,但如发生在原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或持续时间较长者亦可发生休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

  (三)心肌炎

  本病以青年人居多,发病前1-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其病原菌多为柯萨其病毒。心肌炎造成休克主要见于心肌损害严重的患者,心脏彩超示心肌弥漫性损害,或心电图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确诊依据为心肌活检发现病毒抗体或血清中病毒抗体滴度于发病2-3周后增高4倍以上。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