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皮肤 > 正文

皮肤硬化是怎么回事,皮肤硬化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2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四、新生儿硬化症发生于新生儿、早产儿。生后一周,多于冬季发病。因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增高、溶点高,遇冷则容易发生凝固,而导致面颊。腿、背部皮肤变硬,干燥呈蜡样外观。严重时触全身,体温下降。常因并发症肺炎、腹泻。循环衰竭而死亡。

  五、静脉曲张综合征

 易发生于下腿,女多于男。常发生于第一次妊娠后。由于静脉功能不全造成静脉瓣膜损害,血栓形成,血流减慢淤积,红细胞外渗,发生淤积性皮炎。临床出现下腿,踝部肿胀,色素沉着。易继发蜂窝织炎,红肿变硬,色呈棕黑。稍受外伤易形成慢性溃疡,疼痛、经久不愈。

  六、成人硬肿病

  发病年50%在20岁以前。常继发于感染,主要为链球菌感染引起新多糖增多,使胶原纤维致敏产生自身免疫而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皮损始发于头面、颈、背部,对称分布。肿胀发硬,表面光滑、苍白、毛发色素正常。可将皮肤捏起。以上几点可与系统性硬皮病鉴别。损害可向后臂居于发展,但不侵犯下肢及腹部。无雷诺征,可自然消退,预后好。

  七、服前激液水肿

  本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胜前出现坚实水肿性硬性斑块。垂体分泌的甲状腺刺激激素蛋白沉积有关。多发生于胜骨前呈斑块型,弥漫型,象皮病型,为坚硬非凹陷性水肿。病理改变:真皮网状层有大量新蛋白沉积,使真皮增厚,胶原束分离,间隙增宽,部蛋白沉积物中可出现空腔。

  八、硬化性萎缩苔辟

  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常侵犯大小阴唇、肛周、男性多在龟头,肛周,为白色扁平丘疹,以后融合成片,癌痒而质硬。晚期出现萎缩及轻度癫痕。此病可转变为鳞状上皮癌,发生率为3%-6%。病理改变:为角化过度伴角栓,表皮萎缩变平,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匀质化淡染,亦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九、硬化萎缩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病变在出生时即显现,一直进行到儿童期,两性均可发生。表现为手掌角化、手背萎缩,手指硬皮病样改变。匙状甲,至青春期可发展为鳞状上皮癌。

 十、硬化性部液苔鲜

  病因不明,好发于30-50岁。其皮肤表现为异常球蛋白沉积。呈弥漫性苔薛样浸润皮肤增厚,似硬皮病。以额部最明显,面和手皮肤增厚变硬,预后不好。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有大量或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为强阳性。

  十一、纤维化型基底细胞癌

  临床表现为硬化的黄色斑块、边缘不清。

  十二、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类癌瘤是一种胺前体摄取与脱竣细胞瘤,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及肽类激素,5一羟色胺、组胺。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胸部压迫感,搏动性疼痛。结膜充血、出汗。眼、鼻、唾液腺分泌增多。腹痛、腹泻、哮喘、呼吸困难。一些患者在小腿和足部皮肤发生硬化性改变。额头和头皮可见皱格状增厚发硬。

  十三、Wener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是:①身材矮小和老人外貌;②毛发早年灰白和脱发;③硬化性皮肤异色症;④青年性白内障;⑤骨质疏松;⑤性功能减退;①糖尿病

皮肤硬化预防:

  1.级预防 从事长期站立工作工厂、企业应予劳动保护如工作时要应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工作间隙组织做工间操等。

2.二级预防 轻度静脉曲张病人,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抬高患肢。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