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盆腔 > 正文

逼尿肌不稳定是怎么回事,逼尿肌不稳定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当前列腺增生引起了膀胱出口梗阻时,膀胱的潴尿、排尿功能可相应受到影响,膀胱反射性地建立应激-代偿-失代偿的过程,以克服出口的梗阻,同时逼尿肌开始增生,当膀胱出现高度刺激时,患者可出现尿急和紧迫性尿失禁等。在代偿期,患者的症状开始发展,排尿出现踌躇,就是因为膀胱改变压力以克服膀胱出口梗阻。排尿出现中断,尿线分叉,尿后淋漓,均因为逼尿肌强力收缩所造成。当膀胱壁出现变化时,三角区肌肉和输尿管间嵴增生,输尿管间嵴向两侧延伸,输尿管向后外方移位,增加了输尿管腔内的阻力,产生狭窄,从而引起双侧输尿管积水,同样逼尿肌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在膀胱壁上形成梁状突起,为代偿肥厚。当排尿时,膀胱内压可达50~100cmH2O,这样促使膀胱憩室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因素持续存在使逼尿肌失去代偿功能,结果是残余尿增多,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呈现无张力性扩张,膀胱壁变薄,膀胱逼尿肌肥厚使输尿管膀胱壁段延长,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膀胱失代偿后输尿管壁段可缩短,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甚至出现尿潴留,此时伴有严重的症状和可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因膀胱内压不断升高,输尿管口失去括约肌功能而出现尿液反流,继而输尿管及肾盂扩张、肾盂积水,影响肾功能,长期肾积水、肾盂内压力增加,使肾皮质变薄,肾功能受损,以至出现感染、结石和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明显高血压、水潴留和其他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在膀胱出口梗阻(BOO),也就是说膀胱出口梗阻是前列腺增生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发生膀胱功能异常,输尿管扩张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

  前列腺增生首先引起膀胱出口梗阻有机械性因素,也有动力性因素。机械性因素为前列腺增生造成尿道横切面积缩小和尿道延长所致,动力性因素为前列腺尿道部、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包膜的张力所致,α受体影响这种张力的主要因素,通过生理和药理研究证明,人类前列腺肌细胞可通过α1受体刺激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加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人类前列腺含有较多的α1肾上腺能受体,98%的α1受体均存在于前列腺基质内。前列腺增生的重要部分是基质(平滑肌与结缔组织)增生,而以平滑肌为主。有学者对有临床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进行了研究,于药物治疗前进行活检,测定前列腺单位面积中的平滑肌密度,之后采用α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患者用药治疗后症状改善与前列腺内单位面积的平滑肌密度相关,最大尿流率(QMX)的改善也与之一致,这一结果提示膀胱出口梗阻主要是前列腺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加引起的,其排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前列腺的大小不成正比,交感神经α1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而不影响逼尿肌功能,因而可迅速解除前列腺增生的梗阻症状。在前列腺内还发现有血管内皮素,血管内皮素是现知人体内最强的平滑肌收缩剂,可使前列腺平滑肌缓慢而强烈的收缩,这种收缩不能为α受体阻滞剂所消除。以上说明前列腺部的平滑肌收缩,除α受体外,还存在着其他影响平滑肌收缩与舒张的物质,尚待继续深入研究。

  在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基础上,继发膀胱功能的异常,常见的膀胱功能异常类型有:

  (1)不稳定性膀胱(USB):不稳定膀胱指尿潴留期出现的自发性或诱发性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出现不稳定膀胱症状,引起不稳定膀胱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在外科治疗后解除了膀胱出口梗阻后,有65%~70%的患者不稳定膀胱症状消失,这可表明膀胱出口梗阻是引起不稳定膀胱的主要原因,但也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病理性或随年龄而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逼尿肌功能异常,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不稳定膀胱功能症状等。不稳定膀胱是引起尿频、尿急、紧迫性尿失禁等尿潴留症状的主要原因,于前列腺切除后持续性尿频,紧迫性尿失禁,以及膀胱痉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逼尿肌收缩受损:逼尿肌是因急慢性尿潴留使逼尿肌受到过度牵拉萎缩变薄或纤维化所致的收缩功能下降,此类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大多较重,手术切除前列腺后排尿功能恢复也较差,依据动物实验,梗阻发生后,膀胱逼尿肌也发生显著变化,逼尿肌的神经末梢减少,称为部分去神经现象,膀胱体积增大,但肌肉的收缩强度相对减少,逼尿肌发生部分去神经现象时,可使支配膀胱输入及输出的神经元细胞及肌细胞增大,甚至腰6~骶1的神经背根细胞亦有明显增大,脊髓反射增强,出现膀胱不自主收缩。梗阻解除后,膀胱肌肉逐渐恢复正常,而神经元只能部分恢复原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切除前列腺后,部分患者排尿症状未能改善可能与此有关。近年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肌细胞与肌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增多,细胞间的距离增大,细胞接头的减少,致使细胞间信号传导发生障碍,影响逼尿肌收缩,对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的改变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3)低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指尿潴留期较小的膀胱容量增加,即产生较高的膀胱压力,较常见的原因为膀胱壁增厚,纤维增生,僵硬,使膀胱扩张受限,因炎症或其他刺激使逼尿肌痉挛性收缩时也可出现低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并未因膀胱内压升高而使排尿得以改善,相反,持续的膀胱内高压将阻碍上尿路尿液输送,导致上尿路受损。

  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受损和低顺应性膀胱3种膀胱功能异常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任意2种并存或3种异常同时存在。不稳定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通常有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收缩受损还掌握有膀胱迟钝和高顺应性膀胱。

  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排尿困难的程度是由梗阻程度和膀胱功能状况所共同决定的。膀胱出口梗阻、膀胱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合并膀胱无力均可产生排尿困难。事实上前列腺增生时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和排尿困难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的大小都不成正比。膀胱出口梗阻轻,且膀胱充分代偿时,则可表现为排尿正常,相反,若膀胱收缩力较差,即使有较轻的膀胱出口梗阻,也可能产生较重的排尿困难。

  由于膀胱出口梗阻继发膀胱功能异常,造成上尿路扩张,肾功能受损,大量的膀胱残余尿和膀胱内压持续性高压是导致上尿路扩张的2个基本原因。根据膀胱功能变化的主要特点可分为2类:一类为高压性慢性尿潴留,以低顺应性膀胱和膀胱内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为其特征,易于发生上尿路扩张,手术切除前列腺,解除梗阻后上尿路功能恢复较差;另一类为低压性慢性尿潴留,以膀胱感觉功能受损,大量的残余尿为其特征,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较高压性慢性尿潴留要轻,发生也较缓慢。也有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其特点是残余尿较多,膀胱测压时,当膀胱充盈至残余尿量后可见到膀胱内压迅速升高,而在达到残余尿量前膀胱内压较低。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