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盆腔 > 正文

盆腔内有较广泛浸润是怎么回事,盆腔内有较广泛浸润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二)发病机制

  综合国内资料,大肠癌的部位分布在直肠占56%~70%,乙状结肠12%~14%,降结肠3%,脾曲0.6%~3%,横结肠2%~4%,肝曲0.7%~3%,升结肠2%~13%,盲肠4%~10%。Slater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左半结肠和直肠癌发生率逐步降低,而横结肠和右半结肠癌发生率增高。

  1.大体病理

  (1)早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早期大肠癌是指癌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者,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有5%~10%病例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早期大肠癌分为3型:

  ①息肉隆起型(Ⅰ型):又可分为有蒂型(Ⅰp)、亚蒂广基型(Ⅰps)、无蒂广基型(Ⅰs)。此型多为黏膜内癌。

  ②扁平隆起型(Ⅱa型):大体呈分币状。此型多为黏膜下层癌。

  ③扁平隆起伴溃疡型(Ⅱa+Ⅱc型):亦有称之为Ⅲ型,大体如小盘状,边缘隆起,中心凹陷,此型少见,仅见于黏膜下癌。

  (2)中、晚期大肠癌分型:中、晚期大肠癌分为以下4型(图1)。

  

  ①隆起型:肿瘤向肠腔突出,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状隆起,境界清楚,有蒂或为广基。浸润较为浅表局限,肉眼可见浅肌层有癌浸润。

  ②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的溃疡,溃疡一般深达肌层或超过之。根据溃疡之外形及生长情况又分为:

  A.局限溃疡型:肿瘤外观似火山口状,有不规则深溃疡形成,大小不一,溃疡边缘肿瘤组织呈围堤状隆起。

  B.浸润溃疡型:肿瘤主要向肠壁深层呈弥漫陛生长,肿瘤中央坏死形成深大溃疡,底大。

  ③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肠壁增厚、变硬,肠管周径明显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④胶样型:肿瘤外形各异,可以呈隆起状、溃疡或弥漫浸润,但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

  2.组织学类型

  (1)乳突状腺癌:癌细胞组成粗细不等的乳突状结构,乳头细长,癌细胞呈柱状,可具有不同的分化程度。

  (2)管状腺癌:癌组织主要由腺管状结构组成,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3)黏液腺癌:此型以癌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为特征,有大片“黏液湖”形成,或为囊腺癌结构,囊内充满黏液。

  (4)印戒细胞癌:癌细胞多呈中小圆形细胞,胞浆内充满黏液,胞核偏于一侧,整个细胞呈印戒形。

  (5)未分化癌:肿瘤内癌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团块状,不形成腺管结构或其他组织结构,未分化癌细胞的核浆比大,核异形性明显。

  (6)腺鳞癌(腺棘细胞癌):肿瘤内腺癌与鳞癌混合出现,腺癌部分有腺样结构形成,而鳞癌部分一段分化较差,角化现象很少。

  以上组织类型在同一肿瘤内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学类型并存。其中以管状腺癌最为常见占66%~80%,其次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乳突状腺癌分别为16%、3%~7.5%、5%。腺鳞癌和未分化癌少见。

  3.播散方式

  (1)血行播散:血行播散一般取决于几个因素:

  ①癌的分化程度。

  ②原发损害的局部解剖。

  癌细胞侵犯肠壁越深发生血行转移机会越多。血道播散一般发生于较晚期。癌细胞经门静脉首先转移至肝。大肠癌早期很少有肝转移(<1%),主要见于中、晚期癌。日本大肠癌研究会(1990)收集全国5826例大肠癌手术病例,有肝转移者406例(7%)。大肠癌静脉受累与病灶所在位置密切相关。病灶位于距肛门6cm以下的直肠癌42.6%有静脉受累,比中、上段直肠癌发生率高。另外,直肠癌静脉受侵的机会大于结肠癌,因此其预后一般比结肠癌为差。

  (2)邻近器官蔓延:结肠癌可侵入腹膜后间隙,如子宫、卵巢、肾,但侵人十二指肠和胰者少见。直肠癌较多侵犯小肠袢、乙状结肠、膀胱、子宫及阴道。

  (3)淋巴结(管)播散:为大肠癌最常见的播散形式。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与大肠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密切相关。Dukes报道2238例大肠癌中的高、中、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47.1%及81.3%。由于黏膜层中无淋巴管存在,故黏膜癌时无淋巴管转移。从黏膜下层开始有淋巴管分布,即有发生淋巴管转移的可能。结肠癌一般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图2、3表示结肠和直肠的淋巴结。

  

  

  表明直肠的引流有一潜在的通道。Miles报告向上扩散沿痔上和肠系膜下血管引流的淋巴管而转移至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侧面播散终止在髂内淋巴结;向下播散终止在腹股沟淋巴结。Spratt报道大肠癌患者有1~5个淋巴结转移时,5年生存率为24%,有6~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5年生存率仅9%(图4,5)。

  

  

  (4)经腹膜播散:大肠癌较少播及腹腔,当肿瘤细胞穿透肠壁到达浆膜,此时易于扩散到整个腹腔,以右侧结肠癌引起者多见,腹膜播散的发生率约10%。

  (5)神经束膜播散:大肠癌细胞容易侵犯肠壁肌层神经,浸润局部的神经周围膜和神经内膜间的小通道。这种浸润与局部复发有关。有神经浸润者81%有局部复发,而无神经浸润者仅30%出现局部复发。上海肿瘤医院523例大肠癌中无神经浸润者398例,5年生存率60.55%,有神经浸润者125例,5年生存率22.4%(P<0.005)。

  4.临床病理分期

  (1)Dukes分期:此分期由英国著名的大肠癌专家Dukes创立。1935年,Dukes以肿瘤浸润最大深度为依据,将大肠癌分为A、B、C三期。

  A期:肿瘤限于肠壁内。

  B期:肿瘤已侵及肠壁外。

  C期:无论肿瘤侵及哪一层,只要伴有淋巴结转移即为C期。

  其后Dukes又把C期分为C1期和C2期,其中C1期:无高位淋巴结转移;C2期:有高位淋巴结转移。该分期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一直沿用多年。

  Dukes之后,陆续有不少人对其分期加以修改,提出了各种“改良Dukes分期”。1967年,Turnbull在Dukes分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反映远处转移的D期。如今引用较多的是由Astler和Coller 1954年提出并于1978年修订的分期方法。该分期方法涉及更详细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3种因素。修改的Astler-Coller分期系统中A期为肿瘤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B1期为肿瘤侵及固有肌层,B2期为肿瘤侵及浆膜层,若肿瘤穿透浆膜,进入邻近结构为B3期。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依其原发灶浸润深度,分期为C1期(肿瘤侵及全层固有肌层或累及部分固有肌层,伴淋巴结转移),C2期(肿瘤侵及全层固有肌层并累及浆膜,伴淋巴结转移),C3期(肿瘤侵透浆膜或累及邻近结构,伴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为D期。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